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32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朝秦暮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的〈赤壁賦〉,憑藉客觀的地理環境,興發文人主觀的思緒情懷。此處引述〈北渚亭賦〉的這段文字,便是晁補之感嘆仕宦生涯其實就像經商,總是居無定所、四處流離。也猶如戰國時代的說客策士,周旋於各國之中,早上在秦國,晚上卻又到了楚國,為求生計四處遷徙飄蕩,根本無法掌握自己的動向,對未來既是茫然又是無奈。後來,「朝秦暮楚」這句成語從典源中摘出用來比喻人東飄西蕩,行蹤無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嘆息、感嘆。《楚辭.屈原.九章.涉江》:「乘鄂渚而反顧兮,欸秋冬之緒風。」[擬]參見「欸乃」條。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表示感嘆的意思。通「吁」。《詩經.周南.麟之趾》:「于嗟麟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用於句首,表示感嘆的語氣。同「哎」。《書經.大誥》:「已!予惟小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表示感嘆的語氣。如:「垂垂老矣」。《論語.述而》:「甚矣,吾衰矣。」
功敗垂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他班師回朝,鎮守淮陰。就在回程的時候,謝玄身染疾病,一直不見好轉,數年後病故時,才四十六歲。所以後人感嘆,老天給他的年歲太短暫了,就在北伐即將成功之際,卻因朝廷阻擾而失敗了。後來〈謝安列傳〉的原文「功敗垂成」演變成一句成語,用來指事情在即將成功時卻失敗了。
川流不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川流不息」原本的意思是指河川水流永不停歇。息,就是停止的意思。這句成語的典源有兩種說法:一種說法是認為出自於《論語.子罕》篇,孔子所說的「逝者如斯乎!不舍晝夜。」孔子有一天來到河邊,看到晝夜奔流不息的河水,不禁感嘆時間消逝不就像流水一樣嗎?這是從「川流不息」的自然現象領略到時間的流逝,後來也作「川流不舍」。另外一種說法,則是認為這是出自於《後漢書.卷五二.崔駰列傳》:「處士山積,學者川流。」的「川流」。這裡的「川流」就是如河水之流動,有穿梭往來的意思。所以這兩句話是在形容當時才德之士多,堆積如山,連綿如流水,往來不停。南朝宋.鮑照〈結客少年場行〉:「日中市朝滿,車馬若川流。」的「川流」用法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文言文中用於句末,表示感嘆或疑問。《論語.子罕》:「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史記.卷四七.孔子世家》:「孔子曰:『吾歌,可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表示感嘆的語氣。相當於「啊」。《詩經.豳風.鴟鴞》:「恩斯勤斯,鬻子之閔斯。」
瓦釜雷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庸人在職;善於毀謗別人的人位居高位,賢能的人才卻沒有名聲。屈原以「黃鐘」比喻賢士,「瓦釜」比喻讒人,感嘆小人得志,世間沒人了解他的廉潔堅貞。後來「瓦釜雷鳴」用來比喻平庸無才德的人卻居於顯赫的高位。亦用來比喻拙劣的文章卻風行於世。宋朝黃庭堅〈再次韻兼簡履中南玉〉詩三首之三:「經術貂蟬續狗尾,文章瓦釜作雷鳴。」正以「瓦釜雷鳴」比喻文章之拙劣與風行。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