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95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萬緒千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千頭萬緒」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千頭萬緒」原作「千端萬緒」。曹植是歷史上有名的文人,他相當有才華,文學地位很高。晉代文人謝靈運曾說:「天下才共一石,子建獨得八斗。」他是魏太祖曹操的兒子,雖然身為王公貴族,但生活簡單,不好奢華,也沒有架子。十幾歲就飽讀詩書,下筆成章,很受曹操的喜愛。他的哥哥魏文帝曹丕繼位後,由於妒忌他的才能,並不重用他。曹植身懷才幹,想為國家效力,卻處處踫壁,所以不時寫文章上書皇帝,希望能獲得重視。但終其一生都未如願,最後抑鬱而終。這篇〈自試令〉就是為了表達心意所寫,文章中自述近期的遭遇,指出受到王機、倉輯等人的誣蔑,被降罪貶謫,回到自己的屬地,安分地過日子。不料...
文無加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文不加點」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古人書寫時,如遇錯字,就在寫錯的地方塗一點墨,表示刪去。所以「文不加點」就表示文章一揮而就,不加以塗改,用來形容文人的才思敏捷,可以下筆成章,如東漢的禰衡寫〈鸚鵡賦〉時就「文不加點」。禰衡恃才傲物,不為曹操所容,因此曹操將他送到黃祖那邊。有一次黃祖的兒子黃射大宴賓客,有人獻上鸚鵡,黃射請禰衡即席為這隻珍禽作一篇賦。禰衡答應了,他並在賦中形容自己寫這篇賦時,下筆如飛,沒有任何的錯字和修改,很快地便將〈鸚鵡賦〉完成了。後來「文不加點」這句成語被用來形容文思敏捷、下筆成章,通篇無所塗改。後來「文不加點」就用來形容人的才思敏捷,援筆立成,不需塗改。
走筆成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揮筆即寫成文章。比喻才思敏捷且具文采。《孤本元明雜劇.登瀛洲.第二折》:「題著這新建瀛洲,則要個字意相關,走筆成文。」也作「下筆成章」。
面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當面試驗。《三國志.卷一九.魏書.陳思王植傳》:「言出為論,下筆成章,顧當面試,奈何倩人。」
狂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志向遠大而行事粗略。《論語.公冶長》:「子在陳,曰:『歸與!歸與!吾黨之小子狂簡,斐然成章,不知所以裁之!』」
文章斐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不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不甘心。唐.白居易〈元和十三年淮寇未平詔停歲仗憤然有感率爾成章〉詩:「不分氣從歌裡發,無明心向酒中生。」也作「不忿」。
信手拈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猶「信手拈來」。見「信手拈來」條。01.宋.韓駒〈贈趙伯魚〉詩:「一朝悟罷正法眼,信手拈出皆成章。」 
逸態橫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清新脫俗之態,洋溢騰出。北周.庾信〈趙國公集序〉:「發言為論,下筆成章,逸態橫生,新情振起。」清.洪昇《長生殿》第一六齣:「妙哉,舞也!逸態橫生,濃姿百出。」
下筆成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揮筆即寫成文章。比喻才思敏捷且具文采。《文選.曹植.王仲宣誄》:「發言可詠,下筆成篇。」也作「下筆成章」。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