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庫查詢時間:15.6238 ms
共 15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墨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作官,並許以五百里封地。他以"聽吾言,用我道"為前往條件,而不計較封地與爵祿,目的是為了實現他的政治抱負和主張。 墨子哲學思想 墨子哲學思想的主要貢獻是在認識論方面。他以"耳目之實"的直接感覺經驗為認識的唯一來源,他認為,判斷事物的有與無,不能憑個人的臆想,而要以大家所看到的和所聽到的為依據。墨子從這一樸素唯物主義經驗論出發,提出了檢驗認識真偽的標準,即三表:"上本之於古者聖王之事","下原察百姓耳目之實","廢(發)以為刑政,觀其中國家百姓人民之利"。墨子把"事"、"實"、"利"綜合起來,以間接經驗、直接經驗和社會效...
|
尺蠖之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尺蠖行動時,先屈後伸,故用以比喻暫時委屈蟄伏,等待將來伸展抱負。《易經.繫辭下》:「尺蠖之屈,以求信也,龍蛇之蟄,以存身也。」《南齊書.卷四八.孔稚珪傳》:「且我以權取貴,得我略行,何嫌其恥?所謂尺蠖之屈,以求伸也。」
|
曹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摒棄漢賦鋪排堆砌的傳統,滲透強烈的主觀情感。他的散文,包括多種體裁,今存近百篇,主要的是寫他的思想抱負。曹植後期的代表作還有《洛神賦》和《贈白馬王彪》,分別是魏晉抒情小賦和五言詩的名篇。詩賦情真意切,詞采流麗,注重韻律,開後世詩歌聲律化之先聲,被稱為“建安風骨”,對後世影響極大。來自http://www.epochtimes.com/b5/3/3/13/n286191.htm
|
夔州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之妙。 善用聲律節奏表達感情杜甫亦善於運用聲律節奏表達感情。在第三首,詩人寫自己已在暮年,卻未能一展抱負,壯志難酬,只有孤寂的獨對秋江,心情很是悲傷激動,於是便寫出自己的心意:「匡衡抗疏功名薄,劉向傳經心事遺。」運用kang及kung一類響亮的音節,表達自己的激動心情。又為了表示北方戰情的緊張,詩人在「直北關山金鼓震,征西車馬羽書遲」二句中,運用了緊湊的韻律:「直」、「北」押韻,「關」、「山」疊韻,「金」、「鼓」雙聲,「震」與下句的「征」雙聲,造成聲律節奏緊密的效果。詩人亦善於運用句子節奏來表達感情。七律的句子節奏多為 ...
|
懷才不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懷才不遇」之典源,提供參考。 ※《喻世明言.卷五.窮馬周遭際賣媼》話說大唐貞觀改元,太宗皇帝仁明有道,信用賢臣。文有十八學士,武有十八路總管。真個是:鴛班濟濟,鷺序彬彬。凡天下有才有智之人,無不舉薦在位,盡其抱負,所以天下太平,萬民安樂。就中單表一人,姓馬名周,表字賓王,博州茌平人氏。父母雙亡,一貧如洗;年過三旬,尚未娶妻,單單只剩一身。自幼精通書史,廣有學問,志氣謀略,件件過人。只為孤貧無援,沒有人薦拔他,分明是一條神龍困于泥淖之中,飛騰不得。眼見別人才學萬倍不如他的,一個個出身通顯,享用爵祿1>,偏則自家懷才不遇,每日鬱鬱自嘆道:「時也,運也,命也。」一生掙得一副好酒量,悶來時...
|
志士仁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具有理想抱負和道德仁心的人。《論語.衛靈公》:「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宋.陸游〈跋傅給事帖〉:「會秦丞相檜用事,掠以為功,變恢復為和戎,非復諸公初意矣。志士仁人,抱憤入地者,可勝數哉。」
|
無用武之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沒有使用武力的地方。比喻無法施展才能或抱負。《三國演義》第四三回:「今操芟除大難,略已平矣;近又新破荊州,威震海內;縱有英雄,無用武之地。」《幼學瓊林.卷三.人事類》:「無勢可乘,英雄無用武之地。」
|
心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志氣、抱負。如:「做人要有遠大的心胸,不要只貪眼前的小利。」
|
汗馬之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汗馬功勞」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戰國七雄中的韓國,因為飽受強鄰秦國的威脅,加上國君無能,人心渙散,以致內憂外患交迫,隨時都可能亡國。韓非身為韓國的諸公子之一,曾在荀子門下受業學習,希望能用一己之才,為國效力,挽救國勢。他雖屢次上書勸諫韓王,卻無法受到重用,於是他便把滿腔的抱負雄心,寫成《韓非子》一書。本書是集法家思想之大成的重要典籍,主張崇尚法治,強調賞罰分明,提出許多切合實用的理論。在〈五蠹〉篇中,韓非論述法治思想,針對儒家的仁義說提出許多反駁,並認為法規必須與時俱移,不可食古不化。韓非認為人民都想追求安全和富裕,躲避危險和窮困。如果使人民前往作戰,要人民不顧家庭的生計,一定要立...
|
劉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托稱,劉寫作《郁離子》的時候,是在他47—50歲,一生中最鼎盛之際,此前的半生他鬱鬱不得志,不能施展抱負,後來被奪去兵權,遂棄官歸隱家鄉青田山中,發憤而著《郁離子》。書成不久,他即出山離家,成為朱元璋的親信謀士,協助朱元璋建立了統一的明王朝。《郁離子》不僅集中反應了作為政治家的劉伯溫治國安民的主張,也反映了他的人才觀、哲學思想、經濟思想、文學成就、道德為人以及淵博學識。在寫作《郁離子》的過程中,劉伯溫的整個思想體系,尤其是對社會政治方面的看法及主張更加成熟,也更加系統。《列朝詩集小傳》評道:「竊窺其所為歌詩,悲惋衰颯,先...
|
![]()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