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9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洛陽才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漢代賈誼文采出眾,號稱為「洛陽才子」。語本《文選.潘岳.西征賦》:「終童山東之英妙,賈生洛陽之才子。」後泛稱才華出色的文士。明.無名氏《金雀記》第六齣:「洛陽才子豈無人,不須徒嘆花如錦。」
林宗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東漢郭太,字林宗,風流倜儻。一日外出遇雨,折頭巾一角墊著遮雨,後人爭相仿效,稱為「林宗巾」。典出《後漢書.卷六八.郭符許列傳.郭太》。後指文士風流倜儻、名重一時,為人所稱羨。或指戴巾淋雨之態。南朝梁.吳均〈贈周興嗣〉詩四首之一:「唯安萊蕪甑,兼慕林宗巾。」宋.陸游〈幽居記今昔事十首以詩書從宿好林園無俗情為韻〉一○首之五:「雨墊林宗巾,風落孟嘉帽。」
斗絕一隅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稱讚他人獨具文才或技藝。《舊五代史.卷六○.唐書.李襲吉傳》:「李公斗絕一隅,安得此文士,如吾之智算,得襲吉之筆才,虎傅翼矣。」
匠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古代一位名叫石的工匠,技術出神入化,運斧削掉郢人鼻端的汙泥,而絲毫未傷及鼻。見《莊子.徐无鬼》。後用以為巧匠的代稱。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事類》:「夫山木為良匠所度,經書為文士所擇;木美而定於斧斤,事美而制於刀筆;研思之士,無慚匠石矣。」也稱為「匠伯」。
文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文士會集的處所。《晉書.卷三四.杜預傳.贊曰》:「元凱文場,稱為武庫。」唐.蕭穎士〈贈韋司業書〉:「今朝野之際,文場至廣,掞藻飛聲,森然林植。」
悅目賞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 建安:東漢獻帝的年號。 (2) 鄴宮:鄴郡的行宮。建安時期,曹操位高權重,且愛好文學,極力網羅文士於鄴下,因而人才薈萃,文風鼎盛。鄴,春秋齊邑,三國魏置鄴郡,位於今河南臨漳縣西四十里。 (3) 讌:音|ㄢˋ,同「醼」,宴飲。 2、「悅目」:漢.劉向《說苑.卷一九.修文》衣服容貌者,所以悅目也。聲音應對者,所以悅耳也。嗜慾好惡者,所以悅心也。君子衣服中,容貌得,則民之目悅矣。言語順,應對給,則民之耳悅矣。就仁去不仁,則民之心悅矣。
常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平庸的言論。《南史.卷六二.鮑泉傳》:「君言,文士常談耳。」清.梅曾亮〈柏梘山房詩集自序〉:「以常談為才語,謂暴謔為高言,此又一蔽也。」
賞心愜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 建安:東漢獻帝的年號。 (2) 鄴宮:鄴郡的行宮。建安時期,曹操位高權重,且愛好文學,極力網羅文士於鄴下,因而人才薈萃,文風鼎盛。鄴,春秋齊邑,三國魏置鄴郡,位於今河南臨漳縣西四十里。 (3) 讌:音|ㄢˋ,同「醼」,宴飲。 2、「悅目」:漢.劉向《說苑.卷一九.修文》衣服容貌者,所以悅目也。聲音應對者,所以悅耳也。嗜慾好惡者,所以悅心也。君子衣服中,容貌得,則民之目悅矣。言語順,應對給,則民之耳悅矣。就仁去不仁,則民之心悅矣。
芒寒色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星光清冷而色純正。後借以頌揚人品的高潔正直。唐.劉禹錫〈柳先生文集序〉:「天下文士,爭執所長,與時而奮,粲然如繁星麗天,而芒寒色正,人望而敬者,五行而已。」宋.張孝祥〈代季父上陳樞密書〉:「此數公者,聲稱德望,炳然較著,真與芒寒色正者比。」
文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文士觀摩切磋詩文的集會。《舊唐書.卷六二.楊恭仁傳》:「師道退朝後,必引當時英俊,而文會之盛,當時莫比。」《儒林外史》第三回:「因是鄉試年,做了幾個文會。」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