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共 33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剛直、正直。南朝梁.蕭統〈文選序〉:「若賢人之美辭,忠臣之抗直。」
|
蹚渾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參與他人的活動而惹上麻煩。如:「他的要求太不合理,沒有人願意蹚渾水。」
|
胸無城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城,城池。府,儲藏武器的倉庫。胸無城府比喻為人坦率正直,沒有心機。《清史稿.卷三七九.陶澍傳》:「澍見義勇為,胸無城府。」
|
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清高、正直不阿。《論語.子路》:「狷者有所不為。」宋.蘇軾〈賈誼論〉:「則知其有狷介之操,一不見用,則憂傷病沮。」
|
蘭亭集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對宰相謝安和參與朝政的殷浩等人發青過重要而切實的政見。他還對饑民開倉賑濟。這些都說明他不慕榮利但為人正直的品格。王羲之從小愛好書法。幼年時他曾跟隨姨母,著名的女書法家衛夫人學過書法。渡江後,他又學習了前輩書法大師李斯、曹喜、張芝、張昶、蔡邕、鍾繇和梁鵠等人的書法。這使他的書法融合各家所長,自成一家。再加上他的家族中擅長書法的人濟濟一堂,父輩王導、王曠、王异等都是高手,這對他的書法學習的幫助也是極為顯著的。王羲之對真書、草、行諸體書法造詣都很深。他的真書勢形巧密,開辟了一種新的境界;他的草長濃纖折衷;他的行書遒媚勁健。人們...
|
汙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毀謗、損傷他人的名譽。如:「做人應該正直,不可任意汙衊他人。」也作「汙蔑」。
|
耿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正直。如:「秉性耿直」。也作「梗直」、「鯁直」。
|
勇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有勇氣,敢於作為。[例]他為人正直,經常勇敢的站出來打抱不平。
|
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正直、耿直。《史記.卷八六.刺客傳.專諸傳》:「方今吳外困于楚,而內空無骨鯁之臣,是無如我何。」《隋書.卷三九.陰壽傳》:「性剛鯁,有不可奪之志。」
|
危言危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言行舉止均正直不阿。《論語.憲問》:「邦有道,危言危行;邦無道,危行言孫。」《三國志.卷一六.魏書.杜畿傳》:「當官不撓貴勢,執平不阿所私,危言危行以處朝廷者,自明主所察也。」
|
![]()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