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7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揀破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撿拾廢棄舊貨。即收破爛、收舊貨。如:「他現在每天一早起來揀破爛,賺個幾塊錢,日子過得很清苦。」也作「撿破爛」。
愁眉苦眼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愁眉苦臉」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愁眉苦臉」的意思是眉頭緊皺,苦喪著臉。形容憂傷、愁苦的神色。一般認為典源可能出自《儒林外史》第四七回。這一篇主要是敘述一個出身大家、學問淵博的人虞華軒的故事。他的父親太守公是個清官,當初在任上時,清苦過日,積了一些銀子。太守公告老還鄉後,即不管家務。虞華軒在家鄉守著幾畝田,看到家鄉五河縣的人都只會奉承彭鄉紳,不然就只看重那些捧著銀子買田的人,沒人把他放在眼中。他心中有氣,便每年叫興販田地的人來,說要買田、買房子,說得差不多了,卻臭罵那些人一頓,不買了,以此尋開心。一日他叫了成老爹來,說要買田,等成老爹把賣主帶上縣,要給成老爹的酬庸也談好了,虞華軒又...
百結懸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鶉衣百結」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 「鶉衣百結」係由「鶉衣」及「百結」二語組合而成。 「鶉衣」是出自《荀子.大略》。根據記載,孔子的弟子子夏富有文才,孔子死後,他到西河講學,魏文侯相當敬重他,尊他為師。雖然如此,他仍然甘於清苦的生活,衣服像鶉鳥短禿的尾巴一樣,破舊不堪。 「百結」則是出自晉.王隱《晉書》。根據記載,西晉初年時,有一個叫董京的人,常披頭散髮,放蕩不羈。每當他到洛陽街上行乞,便撿拾碎布結成衣服穿在身上,號稱「百結」,別人要給他好衣服他都不肯接受。後來這兩個典源被合用成「鶉衣百結」,用來形容衣服破爛不堪。
寒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貧寒清苦。《晉書.卷七○.甘卓傳》:「儉少有志行,寒苦自立。」
冰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弘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近代一位高僧的法號。(西元1880~1942)俗姓李,幼名文濤,又名廣侯,別號息霜,法名演音。原籍浙江平湖,生於天津。擅長於書畫、篆刻。曾留學日本,學習西畫和音樂,留日時名岸,號叔同。回國後在天津、浙江、南京等地學校任教。主編過《音樂小雜誌》、《文美雜誌》,兼樂曲創作。民國七年在杭州從虎跑寺了悟和尚出家,隔年於靈隱寺受具足戒。自此一改過去浪漫的生活,清苦自持,不收徒、不建寺,以弘揚《南山律》為畢生之志,創設南山律學院。著有《四分律比丘戒相表記》、《南山道祖略譜》等及《演講集》行世。
糲食粗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以粗劣的食物為餐飯。形容生活清苦。《東觀漢記.卷一六.列傳.桓鸞》:「常著大布縕袍,糲食粗餐。」
頭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去年。如:「頭年荒旱,日子過得很清苦,今年則好多了。」
苜蓿風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苜蓿,一種價錢便宜的蔬菜。苜蓿風味比喻教書生活的清苦。《儒林外史》第四八回:「我們老弟兄要時常屈你來談談,料不嫌我苜蓿風味怠慢你。」
原憲貧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原憲,孔子弟子。雖家貧,卻能不隨流俗,汲汲於名利。見《莊子.讓王》。後用以比喻安於貧賤,生活清苦。唐.王維〈山中示弟〉詩:「莫學嵇康懶,且安原憲貧。」唐.杜甫〈奉贈蕭二十使君〉詩:「不達長卿病,從來原憲貧。」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