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4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從壁上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作壁上觀」之典源,提供參考。 《史記.卷七.項羽本紀》項羽已殺卿子冠軍,威震楚國,名聞諸侯。乃遣當陽君、蒲將軍將卒二萬渡河,救鉅鹿。戰少利,陳餘復請兵。項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沈船,破釜甑,燒廬舍,持三日糧,以示士卒必死,無一還心。於是至則圍王離,與秦軍遇,九戰,絕其甬道,大破之,殺蘇角,虜王離。涉閒不降楚,自燒殺。當是時,楚兵冠諸侯。諸侯軍救鉅鹿1>下者十餘壁2>,莫敢縱兵3>。及楚4>擊秦5>,諸將皆從壁上觀。楚戰士無不一以當十,楚兵呼聲動天,諸侯軍無不人人惴恐。於是已破秦軍,項羽召見諸侯將,入轅門,無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視。項羽由是始為諸侯上將軍,諸侯皆屬焉。 〔注解〕 (1) ...
處安思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而,表示轉折。微:無。 (3) 寡人:古代國君自稱的謙詞。 (4) 待:接納。 (5) 濟河:渡河。 (6) 盟府:保存盟約的地方。 (7) 魏絳:春秋時晉國大臣。生卒年不詳。
出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遠出邊塞。古稱遠適異國,或出征外夷為「出塞」。《史記.卷四.周本紀》:「今又將兵出塞攻梁,梁破則周危矣。」唐.李白〈太原早秋詩〉:「霜威出塞早,雲色渡河秋。」
橋頭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軍事上指攻擊部隊的先頭部隊,在河川或隘路的彼岸所設之陣地,可用以掩護主力的渡河或進出隘路,或用為爾後作戰的基地者。
沈舟破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破釜沉舟」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史記.卷七.項羽本紀》記載秦朝末年,群雄起義反秦,秦將章邯率兵攻趙,以重兵圍攻鉅鹿。楚懷王派宋義、項羽救趙,但宋義卻停兵不進。項羽殺了宋義取得軍權後,派遣二萬兵將渡過漳水,救援鉅鹿。之後,趙將陳餘又請求項羽派更多兵力支援,項羽於是帶領全部的軍隊渡河,然後將渡河的船弄沉,打破煮飯的鍋子,燒掉駐紮的營地,並只帶三天乾糧,以示必死之決心,不做撤退的打算。經過九次大戰,終於打敗秦軍。這即是歷史上有名的「鉅鹿之戰」,項羽為使士卒拚死戰鬥,渡河之後,即將渡船弄沉,把釜甑打破,以斷絕士兵後退的念頭。後來「破釜沉舟」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形容做事果決,義無反顧...
要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重要的渡口。[例]這一帶因地處渡河要津,過往商旅絡繹不絕。
黯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昏暗不明。三國魏.陳琳〈遊覽〉詩二首之一:「蕭蕭山谷風,黯黯天路陰。」南朝梁.元帝〈蕩婦秋思賦〉:「日黯黯而將暮,風騷騷而渡河。」
剛戾自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剛愎自用」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據《左傳.宣公十二年》載,春秋魯宣公十二年時,楚國出兵攻打鄭國,晉國於是派荀林父等人率軍前往援助鄭國。當晉軍正要渡河時,卻聽說鄭國已經和楚國講和,而統帥荀林父在分析形勢後,認為不能輕率地進軍與楚國交戰,因此就打算撤兵回國。然而大將先縠(ㄏㄨˊ)卻不聽指揮,自行率領軍隊渡過黃河,去追擊楚軍。荀林父發覺後,已無法阻止,只好下令全軍前進。楚王聽說晉軍已經渡河追來,原本打算退兵,令尹孫叔敖也有相同的看法,就命令軍隊繼續南撤回國。但是大夫伍參卻力勸楚王應該出兵與晉軍交戰,他認為晉軍的荀林父才剛新任統帥,威信不高;而將軍先縠又固執剛愎,不聽指揮;其餘將領也都意見...
怒猊抉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憤怒的獅子用腳挑動石頭。比喻書法的筆力遒勁。《新唐書.卷一六○.徐浩傳》:「嘗書四十二幅屏,八體皆備,艸隸尤工。世狀其法曰:『怒猊抉石,渴驥奔泉』云。」亦用以比喻詩文風格剛硬強勁。清.管世銘〈讀雪山房唐詩序例〉:「杜工部七言古詩,隨物賦形,因題立制,如怒猊抉石,如香象渡河。」
剛愎自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剛愎自用」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據《左傳.宣公十二年》載,春秋魯宣公十二年時,楚國出兵攻打鄭國,晉國於是派荀林父等人率軍前往援助鄭國。當晉軍正要渡河時,卻聽說鄭國已經和楚國講和,而統帥荀林父在分析形勢後,認為不能輕率地進軍與楚國交戰,因此就打算撤兵回國。然而大將先縠(ㄏㄨˊ)卻不聽指揮,自行率領軍隊渡過黃河,去追擊楚軍。荀林父發覺後,已無法阻止,只好下令全軍前進。楚王聽說晉軍已經渡河追來,原本打算退兵,令尹孫叔敖也有相同的看法,就命令軍隊繼續南撤回國。但是大夫伍參卻力勸楚王應該出兵與晉軍交戰,他認為晉軍的荀林父才剛新任統帥,威信不高;而將軍先縠又固執剛愎,不聽指揮;其餘將領也都意見...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