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7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沈尹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青年》雜誌的編輯之一,新詩作品多發表於《新青年》。1967年文革期間,因擔心「反動書畫」累及家人,將畢生積累的自己的作品以及明、清大書法家的真跡一一撕成碎片,在洗腳盆裡泡成紙漿,再捏成紙團,放進菜籃,讓兒子在深夜拿出家門,倒進蘇州河。沈尹默書法工正形草書,尤其擅長行書。初學褚遂良,後遍習晉唐諸名家。晚年融會了蘇軾,米芾等人的風格,用筆清圓秀潤,中有勁健遒逸之姿。主張以腕行筆,反對模擬結構。著作有《歷代名家書法經驗談輯要釋義》,《二王書法管窺》等。主要作品《月夜》《三弦》《歷代名家書法經驗談輯要釋義》《二王書法管窺》
抱才不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即「懷才不遇」。見「懷才不遇」條。01.清.平步青《霞外攟屑.卷四.孟次微監州》:「傭菴抱才不遇,畢生游歷。」 
遺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死者生前遺留下來的著作。[例]他畢生從事文學創作,遺著總數超過三十本。
觸而即發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主要從事文學創作,是明代中葉著名的文學家和戲曲家。他以前認識一位前輩朋友張龍明。張氏曾私下託付他,將畢生之作〈原命〉、〈原性〉二文傳世下去。二十幾年來,他謹記於心。後來,在他的作品《李中麓閑居集.原性堂記》中記載:他有一間本來名為「面山」的屋子,有一次,來訪的客人問他,為何不改稱「原性」?李開先一聽,有感於和張龍湖的往事,於是欣喜地就把屋子改名了。他在文章中說他改屋名是本來內心即存有「原性」之念,被客人之言觸動而發,不知客人為何也和他有相同的見解呢?後來「一觸即發」這句成語可能就從這裡演變而出,轉用來比喻很緊張的情勢或很危險的時刻。
劣性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惡劣的本性。《兒女英雄傳》第一八回:「誰想他倚了功高權重,早把顧先生的話也看成一片空談,任著他那矯性劣性,便漸漸的放縱起來。」《文明小史》第二三回:「其實這番舉動,還是倚賴人的劣性,要算畢生之玷了。」
生死肉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語本《左傳.襄公二十二年》:「吾見申叔夫子,所謂生死而肉骨也。」晉.杜預.注:「已死復生,白骨更肉。」比喻恩施深重,恩同再造。《周書.卷一一.晉蕩公護傳》:「一得奉見慈顏,永畢生願。生死肉骨,豈過今恩。」南唐.徐鉉〈又代蕭給事與楚王書〉:「存者荷二天之恩,沒者釋九原之恨,則生死骨肉,未可比量。」
語言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研究語言的性質、種類、系統及其發展規律的科學。[例]趙博士畢生研究語言學,造詣之深,國人無出其右。 △語學
金履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西元1232~1303)字吉父,號仁山,元蘭谿人。畢生窮究義理之學,晚年講學於麗澤書院,為一代名儒,卒賜諡文安,學者稱仁山先生。著有大學義疏,通鑑前編、尚書表註、仁山文集等。
總統蔣公逝世紀念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先總統蔣公崩逝於民國六十四年四月五日,國人為崇仰蔣公畢生對國家民族所建立的豐功偉業,每年此日集會紀念,是為總統蔣公逝世紀念日。
唐君毅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西元1909~1978)四川宜賓人,祖籍廣東五華。近代中國哲學家,畢業於南京中央大學,歷任四川、華西、中央諸大學教授。民國三十八年避難香港,與錢穆、張丕介等創辦新亞書院。民國六十七年,因肺癌病逝香港。其畢生以重振中國哲學為職志,且精通中西哲學思想,建構成一套上承程朱,貫通天人的唯心哲學體系。著有《中國哲學原論》、《人文精神之重建》、《生命存在與心靈境界》、《人生之體驗》等書。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