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7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16.0947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普立茲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美國新聞獎的最高榮譽,為紀念美國名報人普立茲而設立。獎類共分新聞、文學、音樂三大類。新聞獎共十四項,文學、音樂獎共七項。對美國從事新聞報導的記者而言,普立茲獎是畢生追求的最高榮譽。
弘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近代一位高僧的法號。(西元1880~1942)俗姓李,幼名文濤,又名廣侯,別號息霜,法名演音。原籍浙江平湖,生於天津。擅長於書畫、篆刻。曾留學日本,學習西畫和音樂,留日時名岸,號叔同。回國後在天津、浙江、南京等地學校任教。主編過《音樂小雜誌》、《文美雜誌》,兼樂曲創作。民國七年在杭州從虎跑寺了悟和尚出家,隔年於靈隱寺受具足戒。自此一改過去浪漫的生活,清苦自持,不收徒、不建寺,以弘揚《南山律》為畢生之志,創設南山律學院。著有《四分律比丘戒相表記》、《南山道祖略譜》等及《演講集》行世。
有觸即發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主要從事文學創作,是明代中葉著名的文學家和戲曲家。他以前認識一位前輩朋友張龍明。張氏曾私下託付他,將畢生之作〈原命〉、〈原性〉二文傳世下去。二十幾年來,他謹記於心。後來,在他的作品《李中麓閑居集.原性堂記》中記載:他有一間本來名為「面山」的屋子,有一次,來訪的客人問他,為何不改稱「原性」?李開先一聽,有感於和張龍湖的往事,於是欣喜地就把屋子改名了。他在文章中說他改屋名是本來內心即存有「原性」之念,被客人之言觸動而發,不知客人為何也和他有相同的見解呢?後來「一觸即發」這句成語可能就從這裡演變而出,轉用來比喻很緊張的情勢或很危險的時刻。
簡朝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西元1851~1933)字季紀,號竹居,廣東順德人。畢生致力於學術研究,作育英才眾多,遊於南海朱九江之門。著作有《尚書集注述疏》、《論語集注補正述疏》、《九江先生傳》、《朱先生講學記》、《朱子大學章句釋疑》等。
李方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西元1902~1987)山西昔陽人。曾留學美國密西根大學及芝加哥大學,獲博士學位。民國三十七年,當選中央研究院第一屆院士。畢生從事漢語聲韻學、苗傜語、藏語、洞台語、印第安語等研究,對我國語言學發展,貢獻卓著。後病逝於美國舊金山。著有《比較傣語手冊》、《上古音研究》、《古代西藏碑文研究》等。
讓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讓教思想是程瑤田畢生力行的教材教法,禮與讓分別代表程瑤田實踐哲學的理論與實務,程瑤田之所以特重讓教之實務,可以視為歷史進程必經的結果,有回歸先秦儒家精神的意味。
李惠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西元1905~1979)廣東人。我國足球名將。曾任國際足協副會長。球藝卓絕,聞名於世,有球王之稱。曾代表我國參加奧運,屢獲殊榮。畢生為國家足運效力,貢獻至偉。
葉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西元1736~1795)字廣明,一字廣平,號懷庭,江蘇長洲(今蘇州)人,清代戲曲音樂家。畢生研究南北曲唱法,對崑曲唱腔的整理和創作貢獻很大。曾整理修訂納書楹曲譜,並將王實甫所作的《西廂記》編列唱腔,付之管弦。
黃賓虹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西元1864~1955)原名質,字樸存,號予向、虹廬、虹叟,中年更號賓虹,安徽歙縣人。先後於上海美專、西湖藝專、暨南大學藝術系任教。畢生從事藝術工作。所繪山水,樸厚古拙,有名於時。能詩文、書法,兼治金石文字、篆刻之學。著有《古畫微》、《中國畫學史綱》、《黃山畫家源流考》等。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