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174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171.8679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寶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明初,沈萬山獲一寶盆,投入少數金銀,金銀即能滿整個寶盆。見清.褚人穫《堅瓠餘集.卷二.寶盆》。後用以比喻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寶藏。如:「圖書館是個寶盆,只要有心,就能從其中獲取源源不絕的資訊與知識。」
〔藝文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藝文類〕凡100卷,唐歐陽詢等撰,民49年(1960)臺北新興書局影印本;63年臺北文光出版社標點本。
  該書自唐太祖武德5年(西元622年)開始編修,歷經3年,於武德7年完成。參加編修的工作人員,除歐陽詢外,尚有令狐德、陳叔達、裴矩、趙弘智、袁朗等10餘人。編撰方法,是分門別類地摘錄當時以及唐代以前典籍中有關某條目的材料,然後加以條述彙編而成的一部事、文兼備之百科式綜合性類書。內容涵括當時的自然科學、社會科學、文學、藝術等知識部門,是我國古代大型類書之一。
  全書按類編輯,先分天部、地部、帝王部、禮部、果部等46個部類,部類先後的順序是按「天、地、人、事、物」...
〔武英殿珍版叢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清乾隆37年(1772)歲杪,安徽學政朱筠向清高宗建言「臣在翰林,常繙閱前明永樂大典,其書編次少倫,或分割諸書,以從其類。然古書之全,而世不恆覯者,輒具在焉。臣請敕擇其中古書完者若干部,分別繕寫,各自為書,以備著錄。書亡復存,藝林幸甚。」高宗交予大學士劉統勳研議,認為可行,遂因此演變成為修纂〔四庫全書〕的大業。當四庫開館輯校〔永樂大典〕之初,高宗即下令「實在流傳已少,其書足資啟牖後學、廣益多聞者,即將書名摘出,撮取著書大旨,敘列目錄進呈,俟朕裁定,匯付剞劂。」館臣因就此項諭旨,具體提出將〔永樂大典〕中輯出之書釐分為應刊、應抄、應刪三等級,並上請「其應刊、應抄各本,均于勘定後即趕繕正本進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集眾人。《莊子.盜跖》:「眾率兵,此下德也。」《孫子.軍爭》:「合軍眾,交和而舍,莫難於軍爭。」
會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會所名。會所亦稱集會所,為臺灣原住民早期各族群宗教信仰與精神生活依存之重鎮。通常僅允許男性族人進出該會所;它是族人排解糾紛的場所,亦是部落重大事宜協商,決定與宣佈的重要地點。它最大功能是部落族群利用此一場所進行各種歲時祭儀活動,一般祭典歌舞則於會所前廣場進行。平埔族稱它為「公廨」,各族中會所的建築結構最講究與複雜者為阿里山之鄒族,他們早期部落以它為男性狩獵與打戰技能的訓練場所,是他們的天神「哈寞」之居處,為極莊嚴神聖的場所。〔參考庫巴(Kuba)〕
王秋桂主編《民族與民俗》民國八十三年、劉其偉編《臺灣土著文化藝術》民國七十二年、山海文化雙月刊第五期《我們都是平埔族》1994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離散的雙方再次見面。如:「雖然畢業後就要各分東西,但期待能早日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植物名。小二仙草科狐尾藻屬,多年生沉水草本。生沼澤、池塘中。莖叢生或單立,圓柱形。沉水葉三至四枚輪生,篦狀細裂,裂片線形。夏秋之際,頂生穗狀花序,花無梗,雄花紅色,雌花花瓣不存。果卵狀球形,成熟時裂為四個分果片。也稱為「水蘊草」、「穗狀狐尾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又稱凝。兩個或更多的微小粒子(例如膠體粒子)在溶液中集在一起而形成較大粒子之現象。通常粒子集之現象可分為附及絮凝兩類。附是指粒子緊密地結合在一起,不易因攪拌而角度分散。反之,絮凝則是粒子較鬆散地結合在一起,經攪拌後,常會再分散。膠體粒子在水溶液中常會吸附水中之離子而使各膠體粒子表面帶有相同之電性,這些同電性電荷之排斥力可防止膠體粒子因碰撞、集及形式大顆粒之沉澱、溶液中之膠體粒子可藉加熱、攪拌或添加電解質而發生附之現象。加熱常可減少膠體表面之電荷吸附量而減少其斥力,並可增加膠體粒子之動能,因而增加粒子碰撞及集之機會。攪拌亦能增加粒子之動能及碰撞集之機會,添加電解質則可壓縮雙...
光透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光學系統中的凸透鏡,可將視場中的光線集曲折投射至下一個鏡組系統中,功能猶如場鏡。見場鏡。
同類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相同類別的集在一起。如:「那群死黨每個人的個性、嗜好都相同,真是同類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