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95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250.0055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畫黛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黛,青黑色的顏料;「畫黛」指古代婦女用黛畫眉。「畫黛彎」形容把眉毛畫得像蠶觸鬚一樣的彎細。《聊齋志異.卷一.嬌娜》:「畫黛彎,蓮鉤蹴鳳。」
紅暈散紋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本種前翅長約 11mm,雄蟲觸角中段稍膨大,雌蟲者絲狀;頭部與體軀褐色;前翅稍狹長,頂角與外緣中段突出,底色褐色,前中線白色呈圓弧形向外彎,外襯粉紅暈,前緣中段具有一大型深褐色三角斑,後中線粉紅色於中段向外微彎,於近內緣向內彎,各翅脈間線段微向內凹;後翅褐色,外緣近中段向內稍凹陷。外觀近似散紋夜(Callopistria juventina),然該種之前翅粉紅帶暈較明顯而後中線較為平滑而可做初步之辨識。
馬尾松枯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本種前翅長約 23-26mm,體型壯碩;雄蟲觸角長雙櫛齒狀,雌蟲者短雙櫛齒狀;頭、胸與腹部淡棕色至紅棕色,隨個體有差異,腹部末端著生毛束;前翅寬大,前緣與外緣分別向外彎,底色同體軀者,前中段與中段間具有一淡色圓斑,中線與後中線不明顯,亞外緣線暗棕色,於各脈間較為明顯,亞外緣線外側色調較淡;後翅褐色無明顯紋路。外觀近似鋸紋枯葉(D. arizanus),然本種前翅相對較為狹長,且中線與後中線接不明顯,而可作辨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動物名。體形肥大,色灰褐,觸角為鉤狀。夜間飛行,嗜食花粉,為害甘薯、豆類等作物。
榆鳳(雙排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榆鳳 Epicopeia mencia 為白天活動的類,體型大,後翅具紅斑點和尾狀突出,外型酷似鳳蝶,故稱之鳳。觸角為櫛齒狀,翅脈黑色。腹部節間末端具紅色環帶。幼蟲身上披有白色蠟粉,以榆樹的葉子為食,以蛹在土中越冬,翌年春夏成蟲羽化。成蟲出現於 5-8 月。 分布於中國大陸、台灣以及韓國等地。本種之描述主要參考引用王效岳(1995)所發表之文獻內容。
尺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動物名。昆蟲綱鱗翅目尺科。身體細長,翅膀寬闊,複眼,具有保護色或警戒色。寄生於樹木上,常為害果樹及森林。種類繁多,分布世界各地。也稱為「尺」。
突角黯鉤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展翅長雄蟲35-45 mm,雌蟲55-62 mm;雄蟲觸角短櫛齒狀,整體呈暗灰色;前翅寬,翅頂區漸突出,臀角明顯曲折,翅身中段色調較黯淡;後翅寬,頂角略呈直角狀,外緣中段明顯向外突出;雌蟲體型明顯較大,前翅翅頂部向外側延伸,頂角端截形,外緣亞頂區明顯向內凹陷。近似暗鉤尺(Hyposidra talaca),然而該種雄蟲觸角櫛齒較長,雙翅外緣各自中段常有暗橘色暈斑,後翅外緣中段圓弧狀而非明顯突出,可供簡易辨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動物名。鱗翅類,出遊概在夜間,前翅有內緣脈二,在外方者短,第二脈從中室之半途支出,第十二脈頗長,後翅亦有內緣脈,第五脈從中室外側之半支出,亦有缺之者。
王氏眉紋天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王氏眉紋天蠶Samia wangi原本一直被錯誤命名,直至2001年,Naumann & Peigler將台灣及中國東南部的族群發表為新種。觸角呈四櫛齒狀。體黃褐色,胸部及腹部前緣各具一白色帶。前、後翅淡紫棕色,近中央位置各有一眉狀斑紋,中間具白粉紅色前橫帶,其外側的翅色較淡,前翅近頂角處有一黑色圓斑。其幼蟲期共五齡; 成蟲出現於3~4月。寄主植物記錄為蓖麻、大葉釣樟、山桕、烏桕、樟樹、野鴨椿、香港饅頭果、桶鉤藤等。有關本種之描述主要引用Naumann &Peigler(2001)及王效岳 (1994) 所發表的文獻內容。
隱錨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本種前翅長約18-19mm,背方整體棕色,腹方整體土褐色;前翅與後翅略等寬,前翅頂角突出、後翅外緣中段突出,紋路於背面與腹面相似,腹面亞基段至中段間有三個縱向排列之暗灰色圓斑塊,斑塊大小依序漸增,此外前翅背面與腹面於後中段皆有一條顯著之黃橘色寬斜帶紋。停棲時兩側前後翅貼合於背部之上,略似部分蛺蝶科類群樣貌。外觀近似帶錨紋(Callidula attenuata),然該種前翅背面與腹面皆具有寬斜帶紋而辨識容易。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