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338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6.868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引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由本義推演、轉變而成其他的意義。語本《易經.繫辭上》:「引而伸之,觸類而長之,天下之能事畢矣。」
全景敞視主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質因為整體人口變遷而有所改變(人口變得數量龐大、健康、受教育以及訓練有素),而不只源於國家軍事力量的轉變。亦即將整體人有事做國家資產的概念,促使國家開始致力於管理與教化人口,增強人口的資產價值,並考量人口的總體福利。
昇華作用(Sublimation)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許、甚至被讚揚的行為方式表現出來,即為昇華作用。精神分析理論認為︰原生賦予與性衝動的能量可能會使個體轉變,朝往追求更合理、甚至更具社會價值的成就,佛洛依德亦曾言,偉大的藝術家是將性或攻擊方面的精神能量,轉至成就創造性的行為。例如一位藝術家可能昇華其內心的性能量,創作出社會大眾讚喻有加的傳世經典。將原始的、不為社會接受的潛在慾望或本能加以改變,以較符合社會規範的方式表現出來,於是具攻擊衝動的人將其精力投入拳擊比賽;情感受創的人不再顧影自憐、怨天尤人,將己身遭遇故事書寫成經典小說;而古今中外的文藝創作家往往歷經病痛折磨與人生...
會心團體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覺,探索內心與人際關係,解除內在的壓抑,達到個人的成長。 過程Rogers(1970)依會心團體心理轉變可能的序階,劃分成15個階段,這些階段能使領導者了解成員的心理與行為表現,作為帶領團體指標。1. 蘑菇:團體剛開始時,領導者讓成員有相當大的自由,成員不必為團體的發展方向負責。2. 不願意探索自我和表達自我:在這個階段,成員不希望再公眾面前談論自己真實的經驗與內心感受,卻渴望別人能打破沉默,但有不希望有人控制團體。3. 描述過去的感受:雖然成員信任感仍在衝突中,但是慢慢開始表達自己感受,由其過往事的感受。4. 表達消極...
社會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行為能力、規範和語言的教導,以協助幼童從生物人(biological human beings)逐步轉變為社會人(social human beings)的過程」 預期社會化預期社會化(anticipatory socialization),又可稱作為次級社會化(secondary socialization),係指個人為了未來將進入某一社會(或團體)而學習該社會(或團體)之價值、信念與行為的歷程。其主要目的是協助個體轉換進入新的社會地位或團體之中。教育過程為最佳的代表。 再社會化當個體所擁有的某些社會經驗會妨礙他扮演新...
社會流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obility):又稱為生涯流動(career mobility),指個人在其生命過程中,社會位置上轉變的狀況。 參考書目註1:Craig Calhoun/Donald Light/ Suzanne Keller原著,林瑞穗編譯,《社會學概論》,(臺北市:麥格羅希爾,2004)。註2:王振寰.瞿海源主編,《社會學與台灣社會》(臺北:巨流,2009三版)。
新陳代謝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生物體細胞中各種化學反應的總稱。包括合成代謝和分解代謝。前者指細胞將簡單物質轉變為較複雜物質,後者指將複雜物質轉變為較簡單物質。二者交互作用,以維持生命所需。引申為一切事態除舊更新的過程。如:「制度的僵化,阻礙了人事的新陳代謝。」
轉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相似詞:轉變
亡命之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亡命」,改變姓名而逃亡。據《史記》記載,魏大梁人張耳年少時當過信陵君的食客,後來改變姓名,逃亡到外黃。受到外黃富人的看重,將新寡的女兒嫁他,並給了他一筆豐厚的錢,他因此得以結交各路好友,最後當上魏國的外黃令,賢能的名聲遠播,而「亡命之徒」完整的語形,見於《周書.卷三七.郭彥列傳》:「亡命之徒,咸從賦役」。意思是郭彥主張讓那些作奸犯科逃亡而來的人,都要分擔賦稅和徭役的工作。後來「亡命之徒」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意義慢慢轉變為比喻不顧性命作奸犯科的人。今人所用,多為後義。
改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相似詞:變更、調動、蛻變、改動、改革、更動、更改、轉變、轉換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