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901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96.6207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風花雪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9.《儒林外史》第一三回:「小弟每常見前輩批語,有些風花雪月的字樣,被那些後生們看見,便要想到詩詞歌賦那條路上去,便要壞了心術。」
捕風捉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捕風捉影」原作「係風捕景」。漢成帝晚年迷信鬼神,又因沒有子嗣,許多人向成帝上書談論祭祀鬼神或神仙之道,因此都輕而易舉地得到高官厚祿。成帝聽信他們的話,在長安郊外的上林苑舉行祭祀,祈求上天賜福,花費大量的金錢,但卻沒有什麼應驗。後來光祿大夫谷永上書給漢成帝說:那些方士大談神仙鬼怪,宣揚祭祀的方法,又說世上有仙人,吃了不死的仙藥,就能長生不老。說得好像真的一樣,其實不過是些虛無縹緲的東西,像要縛住風、捉住影子一樣什麼也不會得到,希望皇上不要再讓那些方士的胡言亂語影響您了!漢成帝聽了谷永的話後覺得很有道理,便接受了他的勸諫。後來「捕風捉影」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所做之事或所說的話毫無根...
兩袖清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南巡撫時,每次回京城議事都不曾帶任何珍貴的物品去饋贈權貴,藉以拉攏關係,還寫下一首〈入京〉詩說道:「那些地方特產本是供人民享用,只因官員強行搜括反使人們遭殃。回京時,我是什麼也沒帶,只有『清風兩袖』去朝見天子,免得老百姓來道短說長。」後來「兩袖清風」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形容作官廉潔,毫無貪贓枉法之事。
以卵擊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合往北嗎?」於是雙方爭論起來。墨子認為算命的說法都是謬論,自己堅持的才是真理,就告訴算命的說:「你拿那些謬論來反駁我的真理,就好像是拿雞蛋去碰石頭,一點勝算也沒有。就算你把天下所有的雞蛋都丟過來,我這堅石還是私毫不會損壞!」後來「以卵投石」被用來比喻自不量力或以弱攻強,結果必然失敗。另外,在《荀子.議兵》也可看到這個成語的使用:荀子主張「仁人之兵」,反對「攻奪變詐」。他認為,如果以暴君桀的不義之師,來攻擊聖王堯的仁人之兵,就好像「以卵投石」一樣,注定會失敗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揩拭。如:「擦掉」、「擦皮鞋」。《紅樓夢》第四○回:「李紈先侵晨起來,看著老婆子丫頭們掃那些落葉,並擦抹桌椅,預備茶酒器皿。」
鵬程萬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莊子是先秦道家思想的代表人物,他的哲學宗旨是要人們超越世俗的價值觀,不要去計較那些是非、大小、有用無用等的判斷,因為這些都是人為的,並非恆常不變。人們如果一味計較這些,身心就會被牢牢綁住;要學著拋棄這種種的束縛,才能得到真正的放任自得,也就是莊子所謂「逍遙」的境界。為了引導人們能接受他的思想,莊子運用很多的寓言,來啟發人們。在〈逍遙遊〉中,莊子舉了一個鵬鳥高飛的寓言,說明人要先懂得「適性」,才能知道自己也有天生的長處,不會一味羨慕別人。在這個寓言中,莊子先說北海有一種鯤魚,大得不得了,後來這種魚變成了鵬鳥。鵬鳥也是大得不得了,奮飛起來的時候,張開翅膀像懸在天邊的雲。當時有一位專門記敘奇特事物的...
衣冠楚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衣冠齊楚,氣宇軒昂,賀司戶迎至艙中,敘禮看坐。」 02.《儒林外史.第三回》:「周學道坐在堂上,見那些童生紛紛進來:也有小的,也有老的,儀表端正的,獐頭鼠目的,衣冠齊楚的,藍縷破爛的。」
不修邊幅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親切的閒話家常,沒想到公孫述以接待臣子的禮儀來接見他,還要任命他為封侯大將軍。馬援看到這種情形,就對那些願意留下的賓客說:「現在天下勝負未定,公孫述不知殷勤的求取賢士,和他們一起圖謀爭奪天下,反而講究衣飾儀容和形式小節,這和土、木做成的偶像有什麼不一樣。這樣的人怎能長久留住天下賢士?」因而告辭回去,告訴隗囂說:「公孫述這個人的眼光像井底之蛙一樣狹小,又自以為了不起,你不如專心的對付東方的劉秀。」後來「不修邊幅」這句成語就從「修飾邊幅」演變而來,語義轉化成相反的意思,用來形容不講究衣飾儀容或不拘形式小節。
不可思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維摩詰說經》為姚秦時鳩摩羅什所譯,約在魏晉時代傳入中國,頗受知識份子的歡迎。全經共三卷,分為十四品,內容主要記述維摩詰居士的言語行為,並宣揚大乘佛教在家修行即能成佛的理論。而經中維摩詰居士的神通機智,亦透過此經展露無遺。有一次,維摩詰在自己的居所講道,並請來三百二十萬寶座供得道菩薩安坐,那些寶座華美無比,而且又高又大,看來並非小小的空間可以容納。沒想到這些寶座從天而降時,原來小小的房子就好像也變大了,三百二十萬個寶座置於其間,一點都不顯得擁擠。維摩詰解釋著說:「在諸佛與菩薩中,有一種解脫法門叫做『不可思議』,在此境界者,無須將任何事物放大或縮小,便可使高大的須彌山容納於小小的芥子中。」所以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年輕的人。《晉書.卷八○.列傳.王羲之》:「王氏諸少並佳。」《儒林外史》第四一回:「那些好事的惡少,都一傳兩,兩傳三的來物色,非止一日。」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