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98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團體角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局限在一角落,以表是不參加。5. 缺席:不參與團體,認為團體中發生的是和我無關。6. 談論別人:是種間接的逃避,藉由談論他人來自我防衛。7. 倚老賣老:拿以為參加過團體經驗還比照現在的團體,以老手自居。這種表現往往會造成團體的緊張,妨礙團體的自然發展。8. 開玩笑:以小丑姿態出現,專門製造笑料。這種角色雖然受人歡迎,但卻妨礙團體的深入交談。9. 熱中雜務:提供表面上的服務,然而實際上卻只是單向的服務,沒有真正參與團體。 操縱角色(manipulating role)當個人藉由團體來滿足自己的權力慾望時,就可能有下列特殊行...
介紹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居間接洽,牽合雙方。《新唐書.卷一○四.張行成傳》:「古今用人未不因介紹,若行成者,朕自舉之,無先容也。」
韌力(resilience)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強調個體的內在人格因素、氣質因素、對情境的知覺因素以及與情境的互動因素所形成的外在行為型態,都會直接間接地影響復原力的發生。 關鍵字中文關鍵字:韌力英文關鍵字:resilience 參考資料1. 鄭峰銘(2006)。受刑人家庭復原力的探討。嘉大家庭教育研究所。網路社會學通訊期刊。2. 趙善如(2006)。從復原力觀點解析單親家庭的福利服務-以高雄市為例。社區發展季刊 114 (2006): 147-15。3. 樊雪春、樊雪梅、凃冠如、樊蓉(2009)。諮商輔導學辭典。台北:五南。p.158
教育社會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資本理論教育服務成本-直接成本,每年在教育企業的投入量,即是經濟學上的內部成本與外部成本。機會成本-間接成本,估算學生因就學而失去的所得收入。 其他名詞 涵化(acculturation)社會連帶(social solidarity)-途爾幹認為人與人之間相互接觸,自然而然形成一種協和、平衡和規律。社會階層 - 一個社會體系中,各種不同角色與地位,因其不同的特權、聲望、影響力、及權利等所形成的教持久的等級狀態。社會組織 - 組織即指具有共同目標的人群的集合,其特點是在特定區域內具有唯一性。社會變遷與教育的關係 - 社會...
課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旅行、競賽等學習經驗等都是非正式課程,其採取較不正式、不嚴格的教學方式,但對學生的影響是重要、自然而間接的。潛在課程(hidden curriculum)是學校刻意設計或無意發生,但卻隱藏於學校各種情境中並已傳授予學生的內容,包括校園文化、學校氣氛、師生關係、學校人員之態度與價值觀等。潛在課程對學生的影響卻遠超過顯著課程。 參考書目湯誌龍著/教育概論,頁181-184。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關鍵字中文關鍵字: 課程英文關鍵字: curriculum
直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相反詞:間接
文化再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再製完成,才能促成社會再製。→傳統社會中,社會再製主要是依賴家庭的經濟財富,但是近日的社會再製,則是間接地透過學校教育實行,藉由教育制度來維持和傳遞制度的合法性,亦即在治是以不同形式的字本進行競逐,不只限於經濟資本,讓社會再製能更順利地完成於隱藏關係中。Ex.學術證書的頒發、考試評量……等
變通性評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performance assessment)根據學生實際表現所做的評量,可從直接現場觀察與評斷,或間接從學生的作品去判斷,像是:科普實驗成果、寫作或口頭報告。實作評量又稱非紙筆測驗,是指根據學生實際完成一項特定任務或工作表現所作的評量,亦即是從學生實際的行為表現來評量。這些任務或工作,可能是實際操作、口頭報告、科學實驗、數學解題、寫作…等。因此,其所使用的方式,是透過直接的觀察學生表現或間接的從學生作品去評量。註4 學習檔案評量(portfoli...
增強論(reinforcement_theory)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的行為予以導向,並加以規範、修正、限制和改造。它對人的行為的影響,是通過行為的後果反饋給行為主體這種間接方式來實現的。人們可根據反饋的資訊,主動適應環境刺激,不斷地調整自己的行為。 參考資料柯瑞(2001)。諮商與心理治療:理論與實務(六版)。(鄭玄藏等合譯)。台北市:雙葉。張春興(1991)。現代心理學。台北市:臺灣東華。黃堅厚(1999)。人格心理學。台北市:心理出版社。Woolfolk, A. (2004). Educational psychology (9th ed.). Boston, MA: Allyn &...
補償作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真實或想像中的缺陷與不足。補償作用又可進一步分為直接補償(Direct Compensation)與間接補償(Indirect Compensation)(也有學者稱為「一般補償」與「過度補償」)。前者強調個體在某一領域有深刻的挫敗經驗、實質的身心缺陷或是沉重的自卑感,因此便集中其心志與力量,在自己最感自卑的領域裡,積極克服此一領域之缺陷與不足,經由加倍努力,不僅克服缺陷,更達到卓越非凡,例如一個天生口吃的人成為傑出的演說家。間接補償的意義著重在於...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