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8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炮兵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火力支援兵種,為陸軍地面火力之骨幹。具有核子、非核子、生物及化學戰狀況下作戰的能力,可分為野戰炮兵與防空炮兵。[例]明日下午二點開始進攻,炮兵先行炸射,至二點五十分停止。
馬其諾防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西元一九二七年至一九三五年前後,法國為預防德國進攻,在東部邊境所建造的堅固防線。此方案由法國陸軍部長馬其諾所建議,故稱為「馬其諾防線」。整條防線從法國北部的泰昂維市開始,向東沿萊茵河,經過林巴,再轉向南,一直到比爾福市。
總司令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軍隊中最高長官。為戰時在全軍發號施令的人。如陸軍總司令、海軍總司令、空軍總司令等。
八一三之役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抗日戰爭初期,日軍欲以速戰速決的戰略亡華,於民國二十六年八月十三日以強大兵力猛攻上海。次日,日軍又襲擊杭州。國軍空軍奮力迎戰,擊落日機三架,首創中日空戰的勝利紀錄,後遂訂八月十四日為空軍節。陸軍方面,以第八十八團長謝晉元率八百壯士死守四行倉庫,英勇抗敵,震撼世界。此次戰役歷時三個多月,史稱為「八一三之役」、「八一三淞滬大戰」。
步兵學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我國培育陸軍步兵基層幹部的學校。民國二十一年二月十二日在南京湯山成立。政府播遷來臺後,於四十一年一月十六日在高雄鳳山復校,五十八年十二月十六日與陸訓部合併,改稱「陸軍步兵訓練指揮部」。六十八年七月一日後直隸陸軍總部。
毛瑟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武器名。由德國毛瑟(Mauser)所設計的步槍和手槍。為德國陸軍的制式步兵武器,口徑均為七點九二毫米,射程可達四千公尺之遠。
陳炯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西元1877~1933)字競存,廣東海豐人。廣東法政學堂畢業。入同盟會,參與辛亥三二九之役。廣東光復,任副都督,後代理都督。護法之役,任粵軍總司令、廣東省長、陸軍部長兼內政部長。民國十一年叛變,十四年被討平。
黃百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西元1900~1948)字煥然,號寒玉,廣東梅縣人。中學畢業後,投筆從戎,自江蘇省陸軍軍官教育團畢業。曾參加討逆、剿匪諸役,作戰有功,入陸軍大學特別班卒業。徐蚌會戰,在碾莊被匪軍包圍,待援不至,自戕殉國。
北洋武備學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清末一所新式陸軍士官學校。光緒十二年(西元1886)由李鴻章於天津創辦,北洋軍閥馮國璋、段祺瑞、王士珍、曹錕等均由該校畢業。
國防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中央政府行政院的一部。掌理全國國防事務。分設人力、物力、法制三司,主計、軍法、採購、史編等局及中科院等;另設參謀本部,下轄陸軍總部、海軍總部、空軍總部、聯勤總部、軍管部、憲令部等。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