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34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611.9285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捉衿肘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之怪現狀》第三四回:「攤上坐了一人,生得眉清目秀,年紀約有四十上下,穿了一件捉襟見肘的夏布長衫。」《韓詩外傳》卷一則提到孔子的學生原憲過著貧苦的生活,「振襟則肘見」,但卻自得其樂,沉浸在求學、求道的快樂中。其中「振襟肘見」一語,跟「捉襟見肘」略有不同,「振襟」是整理衣襟的意思。現今則常用「捉襟見肘」比喻困乏不足、窮於應付的窘態。
疏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盛裝的樣子。《韓詩外傳》卷三:「子路盛服以見孔子,孔子曰:『由疏疏者何也,……子路趨出,改服而入。』」
如膠如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即「如膠似漆」。見「如膠似漆」條。01.《韓詩外傳》卷九:「與人以實,雖疏必密;與人以虛,雖戚必疏。夫實之與實,如膠如漆;虛之與虛,如薄冰之見晝日。」(源) 
一呼百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一呼百諾」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一呼百諾」原作「一呼再諾」。《韓詩外傳》為西漢時韓嬰所著。韓嬰,西漢燕人,生卒年不詳,武帝時為博士。是漢初傳《詩》三家之一的《韓詩》創始人,其學稱為「韓詩」。著有《韓詩內傳》、《韓詩外傳》、《韓故》等,現今僅存《韓詩外傳》。《韓詩外傳》是韓嬰借《詩》來發揮他的政治思想,所述多為道德說教、倫理規範、諸子雜說等,一般於文末引一句恰當的《詩經》做結論,以支持他的觀點。它對《詩經》而言,既不是注釋,也不是闡發,只是使詩句成為一種比喻,而借以敘事說理。這一篇舉例說明了君臣之間的關係。韓嬰認為智慧像有源頭的泉水一樣,永不竭盡。行為可以做為他人表率的人,是老師。...
胎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在嬰兒未出生以前,孕婦謹言慎行,心情愉悅,給胎兒良好的影響。《大戴禮記.保傅》:「青史氏之記曰:『古者胎教王后腹之七月而就宴室』。」《韓詩外傳》卷九:「吾懷姙是子,席不止不坐,割不正不食,胎教之也。」
無脛而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不脛而走」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據《韓詩外傳》卷六記載,春秋時,有一天晉國的國君晉平公搭船遊樂,在玩得開心之餘感嘆說:「要如何能招得賢士,與他們共度這良辰美景呢!」這時,划船的船夫盍胥聽到後,趁機跪下回答說:「得不到賢士,是因大王您不愛好他們啊!您看海裡的寶珠、山裡的美玉都沒有腳,您卻能擁有他們,這是因為您喜愛他們啊!而賢士有腳卻不到您身邊來,這完全是因為您不喜歡他們,也難怪您會有招不到賢士的感嘆。」晉平公驚訝地說:「我怎麼會不愛好賢士呢?我門下的食客有好幾千人呢!」盍胥解釋說:「大鳥一展翅可以飛越千里,靠的就是牠的兩隻翅膀,而身上的毛少一點、多一點都不影響飛行。今天大王您那麼多的...
當車螳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飢飽,達其怒心。虎之與人異類,而媚養己者,順也。故其殺者,逆也。」 〔注解〕 (1) 典故或見於《韓詩外傳.卷八》。 (2) 螳蜋:音ㄊㄤˊ ㄌㄤˊ,一種昆蟲。能捕食害蟲,有益農業,屬益蟲。 (3) 怒其臂:奮力舉起雙臂。怒,奮力。 (4) 當:音ㄉㄤ,置於……當中。 (5) 車轍:車輛經過所留下的痕跡,此指車輛所行經的道路。 (6) 伐:誇功。 (7) 而:你。 (8) 幾:接近。〔參考資料〕 《韓詩外傳.卷八》齊莊公出獵,有螳蜋舉足將搏其輪。問其御曰:「此何蟲也?」御曰:「此是螳蜋也。其為蟲知進而不知退,不量力而輕就敵。」莊公曰:「以為人,必為天下勇士矣。」於是迴車避之,而...
守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值夜,掌報夜間的時刻。《韓詩外傳》卷二:「守夜不失時,信也。」《後漢書.卷五四.楊震傳》:「宦豎之官,本在給使省闥,司昏守夜,而今猥受過寵,執政操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形容物體墮落的聲音。《通俗編.聲音引韓詩外傳》:「闟然投鐮于地。」
魚目入珠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昉極為自謙,形容自己只是像魚眼睛那樣毫無價值的人,卻被當作美玉一般來使用。唐人李善在注解時,引用了《韓詩外傳》為證,說明古人認為白色骨頭外觀看起來像象牙,魚的眼珠乍看之下很像珍珠。後來「魚目混珠」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以假亂真。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