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35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629.1118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帖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低頭垂耳。形容恭順馴服的樣子。唐.韓愈〈應科目時與人書〉:「若俛帖耳,搖尾而乞憐者,非我之志也。」也作「俯帖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低頭。《文選.賈誼.過秦論》:「百越之君,俛係頸,委命下吏。」《文選.潘岳.秋興賦》:「悟時歲之遒盡兮,慨俛而自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砍頭,殺頭。《三國演義》第二回:「朱儁大軍,隨後掩殺,斬數萬級,降者不可勝計。」《西遊記》第三九回:「父王尊性威烈,若將這和尚拿去斬,只恐大唐有日得此消息,必生嗔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白髮。年老而頭髮變白。《文選.李陵.答蘇武書》:「丁年奉使,皓而歸。」《三國演義》第九三回:「安敢在行伍之前,妄稱天數耶!皓匹夫!蒼髯老賊!」
同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本指友情堅貞,至老不變。語本晉.潘岳〈金谷集作〉詩:「春榮誰不慕,歲寒良獨希,投分寄石友,白同所歸。」《北史.卷八四.孝行列傳.閻元明》:「昆弟雍和,尊卑諧穆,安貧樂道,白同歸。」後指年齡俱老,同時歸天。唐.白居易〈九年十一月二十一日感事而作〉詩:「當君白同歸日,是我青山獨往時。」
2.夫妻恩愛不渝,相伴到老。多用於新婚盟誓之辭。明.鄭若庸《玉玦記》第一○齣:「誓白同歸,比翼鶼鶼效此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秦法斬敵一,得爵一級。後來就稱人頭為「級」。《喻世明言.卷六.葛令公生遣弄珠兒》:「恰好遇著先鋒沈祥,只一合斬于馬下,跳下馬來,割了級。」《儒林外史》第一二回:「今日得便,已被我取了他級在此。這革囊裡面是血淋淋的一顆人頭。」
示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砍一人之以警示大眾。《三國演義》第一○八回:「輕則發遣邊方,重則斬示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內閣制度國家的行政長。也稱為「內閣總理」。
前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猶「馬是瞻」。見「馬是瞻」條。01.唐.胡宿〈淮南發運趙邢州被詔歸闕〉詩:「天臺封詔紫泥馨,馬前瞻北斗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原指頭部的飾物,後泛稱女子身上佩戴的裝飾品,如別針、臂釧、珠花、指環等。《文選.曹植.洛神賦》:「戴金翠之飾,綴明珠以耀軀。」《儒林外史》第四○回:「將他那房裡所有動用的金銀器皿,真珠飾,打了一個包袱。」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