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88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593.7806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挾人捉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在戰鬥中制服、活捉敵將。元.李文蔚《蔣神靈應.楔子》:「挾人捉將千般勇,武藝精熟敢戰爭。」也作「捉將挾人」。
傷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受傷的人。多就軍隊而言。如:「這次戰爭非常慘烈,傷號特別多。」
戰敗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戰爭中失敗的國家。如:「二次世界大戰結束,日本成為戰敗國。」
風馳電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建立周朝,封於齊。《六韜》一書採用周武王與呂尚的對話形式寫成,分為六卷,內容主要為有關治國、治軍與戰爭的理論。在〈龍韜.王翼〉篇中,周武王問呂尚:王者之師應該有哪些輔佐人才?呂尚認為一支強大的軍隊,應該有七十二位優秀的幕僚,並就其職掌及能力一一回答。論及陣前奮勇殺敵的將領時,呂尚說:「一個好的將領,應該兼備智慧和魄力,平時要善於維護調度武器裝備,一旦出征,就像風和電一樣的快速,殺得敵人措手不及,完全不知道他從何而來。」「風馳電掣」就是直接摘自典源的一個成語,被用來形容速度極快。
安坐待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是一樣的。同理可證,用較短的兵器,去迎擊從遠方射來的箭,就等於是「坐以待死」(坐著等死),因此要在戰爭中贏得勝利,就必須講求兵器的銳利、將士的素質,以及主帥領導的方法。後來「坐以待斃」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面臨危難,不採取積極的應變措施,只坐等敗亡。
和平談判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交戰的兩方為求終止戰爭而進行的談判。縮稱為「和談」。
兵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軍事活動。指戰爭。《後漢書.卷三二.樊宏陰識列傳.樊宏》:「更始立,欲以宏為將,宏叩頭辭曰:『書生不習兵事。』竟得免歸。」《老殘遊記》第二○回:「明年東北恐有兵事,我送家眷回揚州去。」
戮力一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戮力同心」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墨子,名翟,戰國時魯人,提倡兼愛、非攻、節用等學說,主張消弭戰爭,宣揚和平,自成一家之言。〈尚賢〉篇中,墨子主張當政的人要以尊敬賢者、任用有能力的人作為為政的根本。這個道理不只墨子提倡,古籍有言:「求聖君哲人,以裨輔而身。」〈湯誓〉篇也說:「聿求元聖,與之戮力同心,以治天下。」意思都是要任用賢能的人,和他們齊心合力來治理天下。後來「戮力同心」被用來指齊心合力,團結一致。
兵革之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戰爭的禍害。《三國演義》第四四回:「江東六郡,生靈無限,若罹兵革之禍,必有歸怨於我,故決計請降耳。」
中途島之役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太平洋戰爭的轉捩點,美軍在此扭轉劣勢,擊退進攻中途島環礁的日本海軍。西元一九四二年,日軍失利於珊瑚島後,希望利用奪取中途島的行動,誘使美軍出擊,再以優勢兵力一舉殲滅。但日軍的行動被美方識破,美軍乃制敵機先,於六月三至六日對位於中途島東南的日軍艦隊發動攻擊。戰役中美軍摧毀日軍四艘航空母艦,重挫日本海軍主力,史稱「中途島之役」。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