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34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親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親近信任的人。[例]他是經理的親信,所以儘管平日作作福,眾人還是對他莫可奈何。
海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太平洋海域﹐更是發生地震海嘯的集中區域。海嘯主要分布在日本太平洋沿岸﹐太平洋的西部﹑南部和西南部﹐夏夷群島﹐中南美和北美。受海嘯災害最重的是日本﹑智利﹑秘魯﹑夏夷群島和阿留申群島沿岸。中國是一個多地震國﹐但海嘯卻不多見。在公元前47~公元1918年這近兩千年的時間裡﹐中國沿海有確切記錄的地震海嘯為數很少。1969~1976年﹐中國海區先後發生過數次大地震﹐但均未造成地震海嘯。
美式足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傷死亡。當時的美國總統西奧多•羅斯福向大學表示,比賽一定要變得更安全。為了使大學重視他的憂慮,羅斯福脅會逼迫國會立法,把美式足球比賽列為聯邦罪行。1906年,兩個原為對立的組織 Intercollegiate Rules Committee 及 Intercollegiate Athletic Association 在紐約會面,它們最終同意幾項令美式足球更安全的新球例,包括在攻防線之間設置中立區(neutral zone),以及每隊都要有至少六名球員於攻防線列陣。但最重要的改革首推將向前傳球(拋傳)合法化。這球例在當...
木人石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據《晉書.卷九四.隱逸列傳.夏統》載,晉太尉賈充十分欣賞夏統,想留下予以重用,但卻被拒絕,於是先後以雄壯武的軍容、儀仗樂隊和裝扮華麗的妓女來引誘他,但他都不為所動,最後賈充只好放棄,並對人說:「此吳兒是木人石心也。」文中,賈充以「木人石心」一語比喻夏統意志堅定,任何外在事物皆不足以動搖他的心。後來到了宋朝劉斧《青瑣高議.別集.卷二.譚意歌傳》:「客撫掌大罵曰:『張生乃木人石心也,使有情者見之,罪不容誅。』」 「木人石心」一語語義轉變,用來形容人冷酷無情。
土皇帝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盤據一方的軍閥或土豪劣紳等大惡霸。如:「他在地方上作作福、橫行霸道,簡直就是一個土皇帝。」
氣壯山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權貴,受到宰相吳敏賞識,被調到都城開封任職。1125年冬,北方的金國出兵南侵。次年秋攻陷太原,嚴重地脅到宋朝的安全。昏庸懦弱的宋欽宗驚慌失措,趕緊召集文武大臣商議對策。 一些貪生怕死的大臣,主張割讓土地向金國求和。趙鼎與這些大臣的看法不同。他說:“祖先留下來的國土,怎能拱手送給別人?望陛下千萬不要考慮這種意見!”可是,欽宗非常懼伯金兵,決心屈膝投降,把大好山河割讓。金軍使者來談判時,要求把黃河以北的土地全部割讓給金國,欽宗不敢違抗,竟答應了金軍提出的要求。但是,金國皇帝並不滿足,他們命令部隊繼續南下。年底,金兵抵達開封...
黷武窮兵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窮兵黷武」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 「窮兵黷武」係由「窮兵」及「黷武」二語組合而成。 「窮兵」是出自《孫臏兵法.王問》。《孫臏兵法》總結戰國中期之前豐富的作戰經驗,繼承孫武《孫子兵法》的軍事思想,敘述進攻及佈陣的運用方法,其中「以道制勝」是本書的重點。在〈王問〉篇中,孫臏引述了「用兵無備者傷,窮兵者亡」這兩句話,來說明「道」也就是用兵的方法。這兩句話說的是:在戰爭中,用兵沒有做好防備的人一定會受傷,用盡全部兵力的人一定會招致滅亡。 「黷武」則是出自《後漢書.卷七三.劉虞公孫瓚陶謙列傳.劉虞》,根據記載,節度使劉虞對公孫瓚原本就有些不滿,後來又因為兒子劉和在公孫瓚陰謀下被袁術扣留做...
遲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從容不迫的樣子。《禮記.孔子閒居》:「無聲之樂,氣志不違;無體之禮,儀遲遲。」
冷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國及蘇聯間從未正面衝突,而是經由其他國家所造成的戰爭。兩國第一個對抗地區在歐洲,西元1948年,蘇聯脅柏林,危機導致隔年德國分裂為兩個政府,一個以西方國家聯盟的德意志聯邦共和國(RFA西德);另一個以蘇聯為首的德意志民主共和國(RDA東德)。亞洲是蘇聯和美國對抗的第二個地區。西元1949年,中國共產黨在北京宣布成立中華人民共和國。隔年,韓戰爆發,北韓共產黨在中共和蘇聯的支持下,進攻南韓。聯合國派遣由美國帶領的聯合國軍隊駐紮南韓,戰爭持續到西元1953年,韓國繼續在南北分割的狀態。自1956年,美、蘇領導人物雖期盼能解除...
戒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宗教徒所守的法規。唐.楊烱〈大周明將軍梁公神道碑〉:「恨深負米,榮暨擊鐘。爰持戒律,思答慈容。」也稱為「戒條」。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