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庫查詢時間:171.8943 ms
共 102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梁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字伯鸞,扶風平陵人(今陝西省咸陽縣西北)。生卒年不詳。東漢隱士。家貧,好學,耿介有節操。以世道混亂,不願事權貴,與妻子孟光隱居霸陵山。後改姓運期,改名耀,字侯光,居齊、魯間,為人佣工舂米,卒於吳。
|
不入獸穴,安得獸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掾雖不行,班超何心獨擅之乎?」恂乃悅。 〔注解〕
(1) 超:班超(西元32∼102),字仲升,扶風平陵人,東漢班彪之子,班固之弟,為人有大志,不修細節。明帝時出使西域,平服五十餘國,詔以超為西域都護,又以功封為定遠侯。
(2) 殄盡:完全滅絕。殄,音ㄊ|ㄢˇ,盡、滅絕。
(3) 鄯善:國名。漢時西域諸國之一,本名樓蘭,昭帝時改名,魏晉因之,在今甘肅省鄯善縣東南。〔參考資料〕另可參考:《後漢書.卷四七.班梁列傳.班超》
|
李下瓜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瓜田李下」之典源,提供參考。 無名氏〈君子行〉(據《樂府詩集.卷三二.相和歌辭七》引)君子防未然,不處嫌疑間。瓜田不納履1>,李下不正冠2>。嫂叔不親授,長幼不比肩。勞謙得其柄,和光甚獨難。周公下白屋,吐哺不及餐。一沐三握髮,後世稱聖賢。 〔注解〕
(1) 納履:穿鞋,指彎腰做穿鞋或整理的動作。履,鞋子。
(2) 正冠:扶正帽子。指伸手整理帽子。冠,音ㄍㄨㄢ,帽子。
|
妄指鹿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指鹿為馬」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趙高是個生性奸詐、頗具野心的人,想要篡奪朝中大權。秦始皇帝病逝時,假傳聖旨,賜死秦始皇長子扶蘇,接著立次子胡亥為帝,即秦二世,自己則當了丞相。當時胡亥年紀甚輕,因此趙高便專權攬政,但是他並沒有因此而滿足,進而想要謀奪帝位,卻又怕朝中大臣們不服,於是就想出一個方法來試探。有一天,趙高就駕鹿跟隨著秦二世外出,秦王看見了就問說:「你為何騎著鹿呢?」趙高回答:「這是一匹馬。」秦王說:「你錯把鹿當成馬了。」趙高說:「皇上若不相信我所說的,可以問問其他人。」群臣中有人說是鹿,也有人說是馬。這時候秦王竟不相信自己所看到的事實,卻相信了奸臣的說法。後來這個故事被濃縮...
|
分崩蕩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陳力就列,不能者止。』危而不持,顛而不扶,則將焉用彼相矣?且爾言過矣,虎兕出於柙,龜玉毀於櫝中,是誰之過與?」冉有曰:「今夫顓臾,固而近於費。今不取,後世必為子孫憂。」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為之辭。丘也聞『有國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貧而患不安。』蓋均無貧,和無寡,安無傾。夫如是,故遠人不服,則脩文德以來之。既來之,則安之。今由與求1>也,相2>夫子,遠人不服而不能來也;邦分崩離析3>而不能守也,而謀動干戈4>於邦內。吾恐季孫5>之憂,不在顓臾6>,而在蕭牆7>之內也。」 〔注解〕
(1) 由與求:由,仲由(西元前...
|
高枕不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諾,先生休矣!」後期年,齊王謂孟嘗君曰:「寡人不敢以先王之臣為臣。」孟嘗君就國於薛,未至百里,民扶老攜幼,迎君道中。孟嘗君顧謂馮諼:「先生所為文市義者,乃今日見之。」馮諼曰:「狡兔有三窟1>,僅得免其死耳。今君有一窟,未得高枕而臥也。請為君復鑿二窟。」孟嘗君予車五十乘,金五百斤,西遊於梁,謂惠王曰:「齊放其大臣孟嘗君於諸侯,諸侯先迎之者,富而兵強。」於是,梁王虛上位,以故相為上將軍,遣使者,黃金千斤,車百乘,往聘孟嘗君。馮諼先驅誡孟嘗君曰:「千金,重幣也;百乘,顯使也。齊其聞之矣。」梁使三反,孟嘗君固辭不往也。齊王聞之,君臣恐懼,遣太傅賫黃金千斤,文車二駟,服劍一,封書謝孟嘗君曰:「寡人不...
|
阿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鐘聲21響》、《鐘聲再響21》、《龍子農孫》、《穿梆小報告》、《阿圖放槍》、《媽媽太媽媽》、《手扶鐵窗向外望》、《我不入監獄誰入監獄》、《手銬腳鐐台東行》、《浪子不回頭》、《少年浪歌》、《母親的手》、《祖父母的手》、《成功的手》、《三三年》、《我在死牢的日子》、《含笑看我》、《父親的手》等。
|
三輔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漢代治理京畿地區的三個職官,即京兆尹,左馮翊、右扶風。後亦指京師附近之地。《史記.卷一二三.大宛傳》:「於是漢發三輔罪人,因巴蜀士數萬人,遣兩將軍郭昌、衛廣等往擊昆明之遮漢使者。」《漢書.卷五.景帝紀》:「三輔舉不如法令者,皆上丞相御史請之。」
|
扎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勉強支撐。《紅樓夢》第一三回:「賈珍一面扶拐扎掙著,要蹲身跪下,請安道乏。」也作「掙扎」。
|
調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調養、護理。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養生》:「若其愛養神明,調護氣息,慎節起臥,均適寒暄。」元.王實甫《西廂記.第四本.第三折》:「鞍馬秋風裡,最難調護,最要扶持。」
|
![]()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