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01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21.8959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梁鴻五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東漢隱士梁鴻,過京都洛陽,見宮殿巍峨富麗,感嘆耗費了巨大民力,而作五噫之歌。《後漢書.卷八三.逸民列傳.梁鴻》:「因東出關,過京師,作五噫之歌曰:『陟彼北芒兮,噫!顧覽帝京兮,噫!宮室崔嵬兮,噫!人之劬勞兮,噫!遼遼未央兮,噫!』宗聞而非之,求鴻不得。」
目擩耳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耳濡目染」之典源,提供參考。 唐.韓愈〈清河郡公房公墓碣銘〉(據《全唐文.卷五六三.韓愈》引)公諱啟,字某,河南人。其大王父融,王父琯,仍父子為宰相。融相天后,事遠不大傳。琯相元宗、宗,處艱難中,與道進退,薨贈太尉,流聲於茲。父乘,仕至祕書少監,贈太子詹事。公胚胎前光1>,生長食息,不離典訓之內。目擩2>耳染,不學以能。始為鳳翔府3>參軍4>,尚少,人吏迎觀望見,咸曰:「真房太尉5>家子孫也。」不敢弄以事6>,轉同州7>澄城丞8>。益自飾理,同官憚伏9>。 〔注解〕 (1) 胚胎前光︰指生命孕育時,已受蔭前人之光。 (2) 擩:音ㄖㄨˋ,習染、感染。 (3) 鳳翔府:地約當...
炙冰使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用火烤冰以求乾燥。比喻所做的和所求的剛好相反。《抱朴子.外篇.刺驕》:「欲望雍濟濟,後生有式,是猶炙冰使燥,積灰令熾矣。」
病在膏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良醫也。」厚為之禮而歸之。 〔注解〕 (1) 秦:春秋時國名。周孝王封伯益之後於秦,地約在今甘省天水縣。莊公時徙居大丘,地約在今之陝西省興平縣東南的槐里城。到了戰國孝公時定都咸陽,直到秦王政二十六年統一天下,建立我國歷史上第一個大一統的帝國。 (2) 緩:春秋時秦國名醫,生卒年不詳。 (3) 為:指醫治。 (4) 豎子:兒童。 (5) 肓:音ㄏㄨㄤ,人體心臟下、橫隔膜上的部位。 (6) 膏:古代稱心下脂肪。 (7) 達:指針。
正身率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端正己身,以做為部屬的楷模、表率。漢.荀悅《前漢紀.卷一二.武帝紀三》:「仲舒正身率下,所居而治。」南朝宋.劉義康〈上表遜位〉:「任總內外,位兼臺輔,不能正身率下,以庶僚。」
圖表教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漫畫:對人或事件加以諷刺之漫畫可能是很受歡迎也很熟悉之一種圖畫資料。其內容從純粹娛樂之連環圖畫到嚴的社會或政治評論漫畫皆有,漫畫家之技巧主要是依賴幽默和諷刺。 關鍵字中文關鍵字:圖表教材英文關鍵字: Graphics 參考資料張霄亭/總校閱。教學媒體與教學新科技,1995年初版,211-220。心理出版社。
省事寧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息事寧人」之典源,提供參考。 《後漢書.卷三.宗孝章帝紀》二年春正月乙酉,詔曰:「令云『人有產子者復,勿筭三歲。』今諸懷妊者,賜胎養穀人三斛,復其夫,勿筭一歲,著以為令。」又詔三公曰:「方春生養,萬物莩甲,宜助萌陽,以育時物。其令有司1>,罪非殊死2>且勿案驗3>,及吏人條書4>相告不得聽受,冀5>以息事寧人,敬奉天氣6>。立秋如故。夫俗吏矯飾外貌,似是而非,揆之人事則悅耳,論之陰陽則傷化,朕甚饜之,甚苦之。安靜之吏,悃愊無華,日計不足,月計有餘。如襄城令劉方,吏人同聲謂之不煩,雖未有它異,斯亦殆近之矣。閒敕二千石各尚寬明,而今富姦行賂於下,貪吏枉法於上,使有罪不論而無過被刑,甚...
夙夜不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夙夜匪懈」之典源,提供參考。 《詩經.大雅.烝民》1>王命,仲山甫2>將之。邦國若否3>,仲山甫明之。既明且哲,以保其身。夙夜4>匪解5>,以事6>一人。 〔注解〕 (1) :嚴正的樣子。 (2) 仲山甫:周宣王之大臣,生卒年不詳。亦稱樊仲山甫、樊穆仲、樊仲。 (3) 若否:猶「臧否」,好壞、善惡。否,音ㄆ|ˇ。 (4) 夙夜:從早到晚。 (5) 解:通「懈」,怠惰。 (6) 事:服侍、侍候。
井井有方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儒、小儒、俗儒等幾類人的德行,並且強調學習與法度的重要。一個人能夠清清楚楚地做事有次序、有條理,端莊穆地使自己受尊敬,能有始有終而堅定不移,長久安穩而感到滿意知足,熱衷於堅守道德禮義且不感疲乏,運用英明的智慧洞察一切,一絲不苟地遵行禮法,掌握禮儀制度而安泰自若,會為別人的善言善行而感到溫馨快樂,也會因為別人不守名分而感到憂心忡忡,如果可以做到這些,就可以稱為聖人了。後來「井井有條」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形容整齊有序,條理分明。出現「井井有條」的書證如宋.樓鑰〈周伯範墓誌銘〉:「經理家務,井井有條;時出其餘,以周人之急。」
敦煌石室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地名。甘省敦煌縣東南鳴沙山半腹地山麓有石室無數,俗稱為「千佛洞」,舊稱為「莫高窟」。於前秦苻堅建元二年由僧人樂僔鑿建經營。內藏六朝、隋、唐及五代人手寫佛教經典及其他藝術品甚富,對中國文學藝術影響頗鉅。清光緒二十六年發現,所藏多為英人斯坦因及法人伯希和先後擇要蒐羅而去,今藏倫敦博物館和巴黎國民圖書館。也稱為「敦煌千佛洞」、「敦煌石窟」。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