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庫查詢時間:140.6291 ms
共 1051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鴛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配偶。如:「一對鴛侶」。宋.周邦彥〈尉遲盃.隋堤路〉詞:「有何人、念我無憀,夢魂凝想鴛侶。」
|
四分五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散亂各處的樣子。義猶「四分五裂」。見「四分五裂」條。01.《董西廂》卷二:「驀聞人道,森森地諕得魂離殼。全家眷愛,多應是四分五落。」
|
老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老翁。《京本通俗小說.碾玉觀音》:「鋪裡一個老兒,引著一個女兒,生得如何?」《喻世明言.卷三六.宋四公大鬧禁魂張》:「看那個人,卻是獄家院子打扮一個老兒。」也稱為「老子」。
|
做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依據道教說法,人死後魂魄仍生,嗣後每隔七天,會散離一魂,做七即每隔七天祭悼亡魂一次,藉道士之力而使亡者魂魄不散,並超度仙界。
|
行屍視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行屍走肉」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行屍走肉」原作「行尸走肉」。「行屍」是指會走動的屍體。「走肉」是會走動而沒有靈魂的軀體。所以「行屍走肉」是指光有軀殼而沒有靈魂,徒具形骸而毫無生氣的人。在晉.王嘉的《拾遺記》中,提到東漢有個名叫任末的人,勤奮好學,各方面都學習,沒有固定的老師,出外求學也不辭路途遙遠。他用茅草編成小草屋,削尖荊木做成筆,在樹上刻出汁液當做墨汁,刻苦地習文寫字,在艱苦的環境下苦讀而有所成就。他在臨終時告誡門徒說:「一個人如果好學,就算死了,也好像還活著一樣。不學習的人,即使他還活著,卻只是個會走動而沒有魂魄的軀殼一樣,徒具形骸而無所作為的人。」後來「行屍走肉」這句成語...
|
奪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精神、志氣被嚇走。指意志動搖。《儒林外史》第四一回:「鹽商富貴奢華,多少士大夫見了就銷魂奪魄;你一個弱女子,視如土芥,這就可敬的極了!」也作「奪魂」。
|
動使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日常用的器具。宋.孟元老《東京夢華錄.卷二.東角樓街巷》:「向晚,賣河婁頭面、冠梳領抹、珍玩動使之類。」《喻世明言.卷三六.宋四公大鬧禁魂張》:「宋四公取出蹊蹺作怪的動使,一掛掛在屋簷上,從上面打一盤,盤在屋上,從天井裡一跳,跳將下去。」也稱為「動事」、「動用家事」。
|
村上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海岸》。彭春美譯,台中:草石堂,一九九九。《長崎荷蘭村》。童宇玲譯,台中:草石堂,一九九九。《再婚驚魂記》。蔡雅娟譯,台中:三久,一九九九。《味噌湯裡》。張麗君譯,台中:三久,一九九九。《寂寞國的殺人》。涂歆平譯,台北:紅色文化,一九九九。《投資才有希望──11個童話改變你的人生》。濱也由佳繪,長安靜美、劉滌昭譯,台北:如何,二○○二。《共生虫》。張致斌譯,台北:大田,二○○二。《希望之國》。張致斌譯,台北:大田,二○○二。觀點村上龍在《到處存在的場所,到處不在的我》後記裡說道:他想將希望寫進小說裡。評價張惠菁:當這位小...
|
孤苦仃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
待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職官名。唐代始設,由六品以上的文官擔任,為侍從顧問之職。元.關漢卿《蝴蝶夢》第四折:「黑漫漫打出迷魂寨,願待制位列三公,日轉千階。」
|
曾經查過此詞彙的人也經常查詢以下字詞: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