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025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548.2252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庭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詩經.小雅》的篇名。共三章。根據〈詩序〉:「庭燎,美宣五也。」或以為詠早朝之詩。首章二句為:「夜如何其?夜未央。」
不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不贊同。漢.司馬相如〈子虛賦〉:「今足下不稱楚王之德厚,而盛推雲夢以為高;奢言淫樂而顯侈靡,竊為足下不取也。」《三國演義》第一二○回:「拜官公朝,謝恩私門,臣所不取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碎末。《楚辭.屈原.離騷》:「折瓊枝以為羞兮,精瓊爢以為粻。」
不事邊幅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不修邊幅」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修飾邊幅」原指修整布帛邊緣使它變得整齊,在典源中用來比喻講究衣飾儀容或形式小節。王莽兵敗後,馬援歸附據地隴西的隗(ㄨㄟˇ)囂,為其效力。這時公孫述在蜀地自立為王,於是隗囂派馬援去探察公孫述的實力。他和公孫述是同鄉老友,以為見面後會和前從一樣,親切的閒話家常,沒想到公孫述以接待臣子的禮儀來接見他,還要任命他為封侯大將軍。馬援看到這種情形,就對那些願意留下的賓客說:「現在天下勝負未定,公孫述不知殷勤的求取賢士,和他們一起圖謀爭奪天下,反而講究衣飾儀容和形式小節,這和土、木做成的偶像有什麼不一樣。這樣的人怎能長久留住天下賢士?」因而告辭回去,告訴隗囂說:...
風移俗改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以時順修,使夷俗邪音不敢亂雅,太師之事也。」墨子曰:「樂者,聖王之所非也,而儒者為之,過也。」君子以為不然。樂者,聖人之所樂也,而可以善民心,其感人深,其移風易俗,故先王導之以禮樂而民和睦。
大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大可慶賀的事。晉.王羲之〈雜帖四〉:「足下今年政七十耶?知體氣常佳,此大慶也。」《北史.卷八.齊本紀.後主》:「癸丑,祈皇祠。壇壝蕝之內有忽有車軌之轍,……乙卯,詔以為大慶,班告天下。」
酒令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古代宴會中,佐飲助興的遊戲。推一人為令官,其餘的人聽其號令,輪流說詩詞或做其他遊戲,違令或輸的人飲酒。《南史.卷二二.王曇首傳》:「湘東王繹時為丹陽尹,與朝士宴集,屬規為酒令。」
烽火相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本指古代邊防報警的煙火相連而不間斷,後代則用來形容戰火連綿不絕。漢.荀悅《前漢紀.卷一九.孝宣皇帝紀三》:「臣愚以為,其勢自壞,今留屯田,地勢平易,多高山野望之便,部曲相保,塹壘木樵,便兵飾弩,烽火相連,勢足并力,以逸待勞,兵之大利。」元.無名氏《梧桐葉》第一折:「臨岐分別,一旦恩情成斷絕,烽火相連,雁帖魚書誰與傳。」
飛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高舉飄揚。《楚辭.宋玉.九辯》:「從風雨而飛颺,以為君獨服此蕙兮。」《文選.張衡.思玄賦》:「氛旄溶以天旋兮,蜺旌飄以飛颺。」
明見萬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可見及萬里,形容對遠方的情況非常了解,見識非常高明。《後漢書.卷二三.竇融傳》:「璽書既至,河西咸驚,以為天子明見萬里之外,網羅張立之情。」後亦用來比喻目光遠大,洞察先機。《清史稿.卷四二七.羅惇衍傳》:「世宗憲皇帝硃批諭旨,於臣工奏摺皆示得失,明見萬里。」也作「明鑒萬里」。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