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00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649.6099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飛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疾流。唐.李白〈望廬山瀑布水〉詩二首之二:「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排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將山岳推倒。比喻力氣極大。唐.李白〈梁甫吟〉:「力排南山三壯士,齊相殺之費二桃。」
覆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比喻沉冤莫白,申訴無門。參見「覆盤」條。唐.李白〈贈宣城趙太守悅〉詩:「願借羲皇景,為人照覆盆。」《初刻拍案驚奇》卷一一:「何況公庭之上,豈能盡照覆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鉠鉠:形容鈴聲。《文選.張衡.東京賦》:「鑾聲噦噦,和鈴鉠鉠。」唐.李白〈明堂賦〉:「建翠華兮萋萋,鳴玉鑾之鉠鉠。」
逐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遭流放貶謫的人。唐.杜甫〈夢李白〉詩二首之一:「江南瘴癘地,逐客無消息。」
三眠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蠶自出生至成蛹,蛻皮三次。蛻皮時,不食不動,呈睡眠狀態,稱為「三眠」。唐.李白〈寄東魯二稚子〉詩:「吳地桑葉綠,吳蠶已三眠。」《醒世恆言.卷一八.施潤澤灘闕遇友》:「北蠶三眠,南蠶俱是四眠。眠起飼葉,各要及時。」
馬耳春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馬耳東風」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馬耳東風」原作「東風射馬耳」,意指東風吹過馬耳邊,瞬間消逝。見於唐代詩人李白〈答王十二寒夜獨酌有懷〉詩。典源節錄的大意:在北窗下吟詩作賦盡談些風花雪月的事情,說得再多也不比一杯水來得有價值。世間的人聽到這些都轉頭就走,就像東風吹過馬耳,瞬間消逝無蹤,起不了任何作用,比喻充耳不聞、無動於衷。亦可省作「東風馬耳」,例如:宋代詩人范成大〈丙午新正書懷〉詩一○首之八:「栗里歸來窗下臥,香山老去病中詩。東風馬耳塵勞後,半夜雞聲睡熟時。」而「馬耳東風」則見於宋代蘇軾〈和何長官六言次韻〉詩五首之五:「青山自是絕色,無人誰與為容。說向市朝公子,何殊馬耳東風。」指的...
樵牧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樵夫及牧人。唐.李白〈古風〉詩五九首之五八:「荒淫竟淪替,樵牧徒悲哀。」
氣吐眉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揚眉吐氣」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韓朝宗是唐玄宗時的一名官員,因為曾任荊州長史,人稱「韓荊州」。他十分樂於提拔後進,經常向朝廷推薦有能力的年輕人,當時的讀書人都希望能進入他的門下,期盼有朝一日為朝廷所用。唐代有名的詩人李白也和其他人一樣,希望能受到韓荊州的重視,於是毛遂自薦,寫了封自我推薦的信給他,說韓公地位崇高,聲譽極佳,大家都以韓公的評價為用人標準,所以表明自己有心效力,希望韓荊州給他一個機會,讓他能夠「揚眉吐氣」,擺脫抑鬱許久的境況,有得志顯貴的一天。後來「揚眉吐氣」演變為成語,就用來形容擺脫長期壓抑後的暢快神情。
體貼入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近。他反對明代時的復古傾向,也不滿沈德潛等人的「神韻說」及「格調說」。所著《甌北詩話》,系統地評論了李白、杜甫、韓愈、白居易、蘇軾、陸游、元好問、高啟、吳偉業、查慎行等十家詩。在評論杜甫詩作的文章中,他認為杜甫的詩,表現了他個性中本有的性靈,完盡地表達了詩的意境,往往是其他人所無法達到的。另外部分寫景的詩,即使未必是所要表達的意境,然而因為竭意地摹寫,反而令人讀來印象深刻難忘,感覺奇險至極。至於一般的寫景,雖不一定有刻意驚人的詩句,但那體會、思量所達到的細微程度,卻也是其他人無法表現的。在這裡趙翼就用了「體貼入微」來形容這種藝術創作的境界。後來「體貼入微」常被引用來形容對人的關懷與照顧,十分細...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