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118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218.7533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取勝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獲得勝利。《新唐書.卷九十七.魏傳》:「賊糧盡且去,我追擊之,取勝之道也。」《三國演義》第一回:「賊眾我寡,必出奇兵,方可取勝。」
提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樂器名,弦樂器。泛指有琴桿,需一手持桿另一手持琴弓的弓弦樂器:(1)中國擦弦樂器。參見「胡琴」條。(2)西洋弓弦樂器。提琴家族中包含「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低音提琴」。
不二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4) 法門:指修行入道的門徑。 (5) 文殊師利:佛教菩薩名,生卒年不詳,簡稱為「文殊」。象佛陀智慧的菩薩,和觀音、地藏、普賢並稱四大菩薩。相傳山西五臺山是文殊師利的道場。 (6) 維摩詰:僧人,生卒年不詳。維摩詰為胡語的音譯。意譯為「淨名」、「無垢稱」。為《維摩詰經》的主角。
辟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召及選舉。《後漢書.卷六二.荀淑傳》:「爽見董卓忍暴滋甚,必危社稷,其所辟舉皆取才略之士,將共圖之。」《宋史.卷二○.徽宗本紀二》:「罷辟舉,盡復元豐選法。」
北京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骨顯得較為原始,腦容量較現代人小,具有高頭骨、厚頭壁骨,而其嘴部吻部前伸、無下頷、牙齒較大。以頭部特看,北京人實際上具有相當明顯的蒙古人種特色,而實際上北京人的肢體已具有基本現代人形狀,可進行與現代人相似的活動。 北京周口店龍骨山猿人洞約在七十萬至二十萬年前,北京人居住在周口店龍骨山猿人洞中,主要以石器和骨角器作為工具,從事瘦裂和採集等相關工作,在洞穴之中發現用火的痕跡,可推論當時北京人以火燒烤捕獲而來的獵物等。(註2) 參考書目註1:通鑑文化編輯部,《消失的古文明》,新北市:生活品味文化,民95,頁17-19。註2:...
粘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粘在一起。《福惠全書.卷六.錢穀部.催》:「將認保互各結,粘連成卷,用印存案。」
蕁麻疹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病名。一種常見的皮膚疾病,特是皮膚上出現很多形狀不一的丘疹。丘疹出現後,會有明顯的搔癢,同時在出現二十四小時內大部分會消失,之後不留痕跡,但舊疹子消失了,新的又在不同部位繼續長出來。可因食物或藥物過敏而引起,可給予抗組織胺藥物治療。也稱為「風疹塊」。
莫展一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一籌莫展」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一籌莫展」原作「一籌不吐」。蔡幼學是宋朝瑞安人,孝宗乾道年間進士,官至兵部尚書。寧宗即位時,下詔求直言,蔡幼學即上奏,提到為君之道有三:事親、任賢、寬民,其中任賢是很重要的,他說到「前些年,君子被小人暗中陷害而遭到排擠,因此造成本可以有作為的大臣深怕做太多,反而被認為是製造事端,而不敢有所動作。與皇上親近的臣子本應效忠,但卻因忠言直諫違逆皇上,而遭到遺棄。情勢演變到最後,皇上於是變得毫無作為,朝廷之中縱使有許多王公大臣,卻也不見有人提供一點計策」。後來「一籌莫展」這句成語,就從《宋史.卷四三四.儒林列傳.蔡幼學》文中的「一籌不吐」演變而出,用來比...
民族藝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指教育部「重要民族藝術藝師」。民國七十八年,教育仿照日本、韓國的「人間國寶」、「國家文化財」的精神,設置此制度,象國家最高榮譽。
《一位女士的畫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往舊世界歐洲。為了有充分機會去觀察、體驗、認識、研究這個世界,她先後拒絕了代表世俗「名」與「利」、象十九世紀新世界與舊大陸的兩位求婚男子,一位是歐陸式英國貴族後裔 Lord Warburton,一位則是美國新興青年實業家Caspar Goodwood,因此可以不受婚姻的束縛,得以運用足夠的自主和自由,去探索世界的同時、實現自己(to fulfill herself )。伊莎貝拉那位「總是雙手插在口袋」、因體弱多病而不事生產、不時以幽默自嘲等候上帝召喚的英國貴族表哥Ralph Touchett,出於疼惜與愛戀的曖昧動機,...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