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00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省事寧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是而非,揆之人事則悅耳,論之陰陽則傷化,朕甚饜之,甚苦之。安靜之吏,悃愊無華,日計不足,月計有餘。如城令劉方,吏人同聲謂之不煩,雖未有它異,斯亦殆近之矣。閒敕二千石各尚寬明,而今富姦行賂於下,貪吏枉法於上,使有罪不論而無過被刑,甚大逆也。夫以苛為察,以刻為明,以輕為德,以重為威,四者或興,則下有怨心。吾詔書數下,冠蓋接道,而吏不加理,人或失職,其咎安在?勉思舊令,稱朕意焉。」 〔注解〕 (1) 有司:指官員。官員職有專司,故稱為「有司」。 (2) 殊死:斬首的刑罰。 (3) 案驗:考驗其事,而治其罪。 (4) 條書:分條記錄。 (5) 冀:希望。 (6) 天氣:四時的運行。
無祿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無俸祿。《左傳.公二十二年》:「有寵於薳子者八人,皆無祿而多馬。」唐.杜甫〈暮春題瀼西新賃草屋〉詩五首之四:「事主非無祿,浮生即有涯。」
終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年終。《左傳.公三十年》:「猶可以終歲,歲不及此次也已。」唐.杜甫〈登舟將適漢陽〉詩:「塞雁與時集,檣烏終歲飛。」
人謀敓天造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光」,出三曰「無適異」,出四曰「無適與」,「無適與」者亡。 〔注解〕 (1) 典故或見於宋.劉過〈陽歌〉。〔參考資料〕 宋.劉過〈陽歌〉(據《龍洲集.卷一》引)十年著腳走四方,胡不歸來兮陽。陽真是用武國,上下吳蜀天中央。銅鞮坊裡弓作市,八邑田熟麥當糧。一條路入秦隴去,落日彷彿見太行。土風沉渾士奇傑,烏烏酒後歌聲發。歌曰:「人定兮勝天,半壁久無胡日月。買劍傾家貲,市馬托生死。科舉非不好,行都兮萬里。」人言邊人盡麤材,臥龍高臥不肯來。杜甫詩成米芾寫,二三子亦英雄哉!
生死肉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語本《左傳.公二十二年》:「吾見申叔夫子,所謂生死而肉骨也。」晉.杜預.注:「已死復生,白骨更肉。」比喻恩施深重,恩同再造。《周書.卷一一.晉蕩公護傳》:「一得奉見慈顏,永畢生願。生死肉骨,豈過今恩。」南唐.徐鉉〈又代蕭給事與楚王書〉:「存者荷二天之恩,沒者釋九原之恨,則生死骨肉,未可比量。」
眾盲摸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即「盲人摸象」。見「盲人摸象」條。01.《景德傳燈錄.卷二四.州清谿山洪進禪師》:「眾盲摸象,各說異端,忽遇明眼人,又作麼生?」 
紅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落花繽紛。唐.李賀〈將進酒〉:「況是青春日將暮,桃花亂落如紅雨。」唐.殷堯藩〈口阻風〉詩:「鷗散白雲沉遠浦,花飛紅雨送殘春。」
去事之戒,來事之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前事不忘,後事之師」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戰國時,晉國王室政權旁落到智伯、趙子、韓康子、魏桓子四家。其中智伯勢力最強、野心也最大,他為削弱其他三家勢力,假借晉君名義向各家索求一大筆土地,韓康子和魏桓子都依要求交出土地,只有趙子拒絕。智伯被拒絕後十分生氣,便聯合韓、魏兩家出兵攻打趙氏。趙子雖然在武力上處於劣勢,但靠著張孟談所獻的計策,讓智伯陷入苦戰,最後張孟談還說服韓、魏兩家改與趙氏合作,滅了智氏。在此役中,張孟談立下大功,趙子封給他許多土地和極高的官爵,不料張孟談卻因而要求辭官歸隱,子驚訝地問:「為君主立下大功的人,理應受此禮遇,這樣才能服眾啊!這也是先聖先賢們安定國家的...
操刀傷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春秋時,鄭國子皮想重用年輕、閱歷少的尹何為邑大夫,使其學習治國法。但子產反對,以捨不得將美錦綢拿去學習裁縫,卻捨得用才淺者去治理邑都,是輕百姓重錦綢的做法來勸諭子皮。典出《左傳.公三十一年》。後比喻將權力授予才能、經歷薄弱者,必招致失敗。北魏.溫子昇〈西河王謝太尉表〉:「常恐執轡輕輪,操刀傷錦。」
聚會精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聚精會神」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王襃,字子淵,西漢蜀人。宣帝時,由益州刺史王舉薦,得到宣帝的召見,命他作〈聖主得賢臣頌〉(見收於《漢書》本傳)。其中一段述說聖主和賢臣之間的關係。他認為賢才是國家的工具,官員如果是賢能的人才,則不需任何的改革更張,功德自然就會普及全國。工具銳利,用的力量少,但效果卻很好。相同的道理,聖人和君子,正是聖明君主治理天下的工具,因此君王必須認真辛苦的尋找賢德之人,才能夠安逸地享受天下太平。做部屬的也是如此,賢能的人在還沒有遇到聖明君主時,所提的策略和建議,不被採納,境遇卑賤困苦。然而,一旦遇到聖明的君主,謀略合乎君主的心意,規諫的言詞受到重視,忠君之心能...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