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00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況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何況、況且。《文選.歐陽建.臨終詩》:「苟懷四方志,所在可遊盤。況乃遭屯蹇,顛沛遇災患。」《文選.曹丕.與吳質書》:「三年不見,東山猶其遠,況乃過之!」也作「況迺」。
刈蓍遺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孔子出遊少源之野,遇因遺失蓍草做的簪子而悲泣的婦人,問其所悲,婦人答以非為不值錢的蓍簪丟了而哭,是因簪為故舊之物才傷心。典出《韓詩外傳》卷九。後比喻為物雖輕賤不足為惜,但故舊之情不可忘。清.譚嗣同〈仁學界說〉:「楚人遺弓,楚人得之,孔子猶其小,刈蓍而遺簪,田婦方且不惜,奈何私壟斷天下之財,恝不一散以沾潤於國之人也。」
鹿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即與妻子在美國定居生活任教,並偶爾回台灣參與文學活動。他曾勉勵台灣大學生能多在學術修養上下功夫,並感台灣報紙的副刊越來越少。2002年因直腸癌病逝於波士頓。[編輯] 著作• 《未央歌》:以西南聯大學生生活為題材的長篇小說• 《人子》:短篇小說集• 《懺情書》:年青時的日記、書信、文章• 《市廛居》:散文集其學術論文多以英文出版,部分譯成其他文字,被列入美國名人錄、世界名人錄中。 ...
乞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請求。元.關漢卿《裴度還帶》第三折:「先生為何如此驚,必有其情,乞請知之。」
附勢趨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趨炎附勢」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王沈生於極端重視門第的晉朝,年輕時雖然很有文采,但出身寒門,還是無法打入上流社會,於是他寫了篇〈釋時論〉,以抒發鬱鬱不得志的心情。其中提到:在溫暖地方的人,都是喜歡熱的人。但能夠知道冶煉金屬的方法,只有掌爐漆炭的人。就像想要打入上流社會,出身是很重要的。出身卑賤的人,常常被人汙辱;出身尊貴的人,卻常得到榮耀。肉食的有錢人不斷出入於華廈,粗茶淡飯的窮人只能往來於田野。講求名利的人,向有勢力的人逢迎諂媚;而講求名聲的,卻因為錢財,而原形畢露。實在是很令人感。後來「趨炎附勢」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依附權勢。
事與心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事與願違」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三國魏嵇康〈幽憤〉詩是他的好友呂安為其兄呂巽誣諂繫獄,他仗義執言,卻受到牽連,在獄中藉以抒發情緒之作。他生性不與世俗同流,志在守樸全真,對於自己無端被陷害入獄,心中的哀痛和憤慨,是誰也比不上的。他感身陷囹圄的殘酷事實,和本想「嗈嗈鳴鴈,奮翼北遊」──像雁一樣翱翔天際自在悠遊的願望相違背。最後他和呂安全因此被殺了。後人就以「事與願違」表示事實和願望相違背。
哀江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詩名。唐杜甫所作。七言樂府。詩中描寫玄宗與楊貴妃遊幸曲江時事。安史亂後,杜甫見曲江殘破,感昔盛今衰,遂作此詩以致哀惋。
打蛇不死,自遺其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禍害沒消滅,反而遭到其傷害。《醒世恆言.卷二一.張淑兒巧智脫楊生》:「走了一陣,只得喫口氣回到寺中,跌腳道:『打蛇不死,自遺其害。』事已如此,無可奈何!」
瀟灑風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形容人風度大方,氣質不凡。明.謝讜《四喜記》第三齣:「幾年蹤跡江湖,瀟灑風流人怎如,花錦爛春衢,惹動心猿不住。」也作「風流瀟灑」。
歎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讚歎佩服。《後漢書.卷六一.黃瓊傳》:「願先生弘此遠謨,令眾人歎服,一雪此言耳。」《三國演義》第六九回:「子春及眾賓客,無不歎服。於是天下號為『神童』。」也作「服」。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