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00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目牛無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庖丁為文惠君分卸一頭牛的肢體,不僅動作像最美妙的舞蹈,所發出的聲音更像是最好聽的音樂。文惠君不由讚地問:「你是怎麼辦得到的?」庖丁說他所喜歡的是「道」,已經比技巧更進了一步。剛開始解牛的時候,眼睛所看的無非就是頭牛,根本無從下手。三年之後,才有所領略,眼睛已能看到牛的筋骨結構。到了現在,已可以不藉用目視,純粹運用精神感覺來動刀了。循著牛體天然的組織結構,削劈筋骨間的空隙,然後把刀子引向骨節的孔穴,牛就分卸完成了。在這個過程中,連牛體脈絡相連以及筋骨結合的地方都未曾觸及,更不用說會去傷到大骨頭了。一般好一點的廚子,每年要換一把刀,因為他用切割的方式來解牛;普通一點的廚子,每月要換一把刀,因為...
喔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詞。如:「喔嚄!糟了!」
類推反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驚人的記憶力,而在方位、作詩方法、臉孔的記憶方面,卻是平凡出奇;學童們可能在自然科學方面的推理令人驚,而在文法上的表現卻是平凡的;那些擅長於繪畫的人,卻拙於舞蹈。 關鍵字中文: 類推反應英文: Analogy reaction 參考書目註1王文科(1989)。學習心理學,頁80-81。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零落山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原指死後埋葬在土堆中。語本三國魏.曹植〈箜篌引〉:「生存華屋處,零落歸山丘。」後用以感人死後寂寞淒涼。如:「想到人生將來也不過就是零落山丘,名利之心不由得淡了下來。」
捷足先占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準備謀反。然而當時劉邦的勢力已經成熟,接到密報後便親自帶兵平息了這場叛變。韓信被殺前,無限懊悔,他息著說:「我真恨自己當初不採用蒯通的計謀。」劉邦得知此言,便派人把蒯通抓來,想殺了他,蒯通爭辯說:「秦失去了政權,各路豪傑群起而爭之,才能高、動作快的自然就能爭得天下。現在精銳盡出,每個人都想要稱王,難不成您要把這些人全都殺了?況且當時韓信是我的主人,盡忠於主,本理所當然,我又有什麼錯呢?」劉邦聽了這番話,想想也不無道理,於是便放了他。蒯通對劉邦所說:「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於是高材疾足者先得焉。」「捷足先登」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行動最快者先達到目的。
屈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含冤受屈而死。如:「這齣戲演到主角屈死時,臺下的觀眾不禁發出息聲。」唐.胡曾〈殺子谷〉詩:「舉國賢良盡淚垂,扶蘇屈死樹邊時。至今谷口泉嗚咽,猶似秦人恨李斯。」
肅然生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即「肅然起敬」。見「肅然起敬」條。01.宋.陳長方《步里客談.論作文》:「文字使人擊節賞,不如使人肅然生敬。」02.宋.張戒《歲寒堂詩話》卷上:「魯直專學子美,然子美詩讀之,使人凜然興起,肅然生敬。」 
話休絮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話不要說得煩雜無序。金聖歎刪本《水滸傳》第二回:「話休絮煩。自此,王進子母二人在太公莊上,服藥,住了五七日。」
風波平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平地風波」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平地風波」典源作「平地波瀾」。「平地」,平坦的地面,此有忽然、無緣無故的意思;「風波」,比喻人事的變化。「平地風波」是用來比喻突然地起了事故或變化,這句成語出自於唐.劉禹錫〈竹枝詞〉九首之七,借瞿塘峽的艱險,來抒發對世間人情的感慨。瞿塘峽為長江三峽之一,兩岸連山,水流湍急,處處可見礁石險灘,有「瞿塘天下險」之稱。劉禹錫從瞿塘峽險惡的地勢,聯想到世間的人心,感瞿塘峽的艱險明顯可見,而人心的凶險卻是防不勝防的,猶如那看似一般的平地,卻無端地掀起巨大的波瀾,令人感慨。後來「平地風波」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突然發生事故或變化。
樹欲息而風不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外在的形勢與主觀的意願相違背。多用於感人子希望盡孝時,父母卻已亡故。參見「樹欲靜而風不止」條。宋.陳亮〈祭淩存仲母夫人文〉:「樹欲靜而風不停,子欲養而親不待。」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