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018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解絃更張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改弦更張」之典源,提供參考。 漢.董仲舒〈元光元年舉賢良對策〉(據《漢書.卷五六.董仲舒傳》引)自古以〔人來〕,未嘗有以亂濟亂,大敗天下之民如秦者也。其遺毒餘烈,至今未滅,使習俗薄惡,人民嚚頑,冒殊扞,孰爛如此之甚者也。孔子曰:「腐朽之木不可彫也,糞土之牆不可圬也。」今漢繼秦之後,如朽木糞牆矣,雖欲善治之,亡可奈何。法出而姦生,令下而詐起,如以湯止沸,抱薪救火,愈甚亡益也。竊譬之琴瑟不調,甚者必解而更張1>之,乃可鼓2>也;為政而不行,甚者必變而更化3>之,乃可理也。當更張而不更張,雖有良工不能善調也;當更化而不更化,雖有大賢不能善治也。故漢得天下以來,常欲善治而至今不可善治者,...
義不得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從中穿梭幫忙,加上因為周瑜弄巧成拙,讓劉備娶了孫權的妹妹。本來孫劉兩家各懷鬼胎,這下結了親家,對協力抗曹操大軍這件事上,在道義上,應該不會推卸,所以說是「義不容辭」。
抗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抗和反擊強權暴力的迫害。如:「民眾紛紛群起抗暴。」
穴處之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知識淺陋、見識不廣的人。《後漢書.卷一三.隗囂傳》:「王之將吏,群居穴處之徒,人人掌,欲為不善之計。」唐.章懷太子.注:「穴處,言所識不遠也。」
復然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死灰復燃」之典源,提供參考。 《史記.卷一○八.韓長孺列傳》其後安國1>坐法罪,蒙2>獄吏田甲3>辱安國。安國曰:「死灰獨不復然乎?」田甲曰:「然即溺4>之。」居無何5>,梁6>內史7>缺,漢使使者拜安國為梁內史,起徒中8>為二千石9>。田甲亡走10>。安國曰:「甲不就官,我滅而宗。」甲因肉袒謝11>。安國笑曰:「可溺矣!公等足與治乎?」卒善遇12>之。 〔注解〕 (1) 安國:即韓安國,字長孺,西漢梁國成安人,生卒年不詳。漢景帝時,為梁孝王之中大夫。武帝時,累遷至御史大夫。 (2) 蒙:梁國縣名,地約當在今山東省蒙陰縣西南。 (3) 田甲:西漢時人,生卒年不詳。為蒙縣治理...
房地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房屋或土地方面的不動產。[例]由於經商失敗,他只好將房地產出售債。
說長說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信口亂說,挑撥是非。《初刻拍案驚奇》卷一七:「況且『捉奸捉雙』。我和你又無實跡憑據,隨他說長說短,官府不過道是欄詞辯,決不反為了兒子究問娘奸情的。」也作「說長道短」。
銘功頌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歌功頌德」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周朝傳至古公亶父時,才正式建國,立國號周。他重修后稷、公劉的大業,積累德行,施行仁義,國人都非常愛戴他。戎狄中的薰育族來侵擾,想要奪取財物,古公亶父不反抗就給他們。隨後又再度侵擾,想要搶奪土地和人口,人民都很憤怒,想奮起抗。古公說:「民眾擁立君主,是要讓他為大家謀利益。現在邊疆民族前來侵犯,目的是為了奪取我們的土地和民眾。民眾跟隨我或是他們,並沒有什麼區別,如今民眾因為我的緣故去打仗,要我犧牲別人的父子兄弟,卻做他們的君主,實在不忍心。」於是就帶領部屬離開豳地,到岐山下居住。豳地的人民也都扶老攜幼,全跟著古公來到岐下。鄰國聽說古公的仁義,也有許多人...
頂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用兩個人的頭或兩物的頂端相撞。
大敗塗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一敗塗地」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據《史記.卷八.高祖本紀》載,劉邦為沛縣豐邑人,秦末,離開家鄉,流亡在外。後因沛縣縣令的號召,帶著上百名徒眾,準備回鄉響應陳涉的起義。但當大批人馬達時,縣令唯恐有變,又反悔了,令人將城門關閉,不讓他們進來。劉邦於是寫了一封給城中父老的信,綁在箭上,射入城裡,信中說:「大家苦於秦朝的暴政已經很久了,你們如今雖然奉命替縣令守城,但現在各地諸侯都起義了,馬上會來屠城。此時大家只有合力把縣令殺掉,選擇可擔當重任的家鄉子弟取而代之,響應起義的諸侯,才能保全家室。否則就只有接受全家被屠殺的命運了。」於是沛縣百姓殺了縣令,大開城門,迎接劉邦,想推舉他為縣令,但劉...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