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庫查詢時間:500.0083 ms
共 1028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帶有腐肉的人骨。《玉篇.疋部》:「髊,腐骨也。」《呂氏春秋.孟春紀.孟春》:「無置城郭,揜骼霾髊。」漢.高誘.注:「髊,讀水漬物之漬。白骨曰骼,有肉曰髊。」
|
堂間處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毫無警惕之心。出現「燕雀處堂」的書證如《三國志.卷五三.吳書.張嚴程闞薛傳.薛綜》裴松之注引《漢晉春秋》:「臣(薛珝)聞燕雀處堂,子母相樂,自以為安也,突決棟焚,而燕雀怡然不知禍之將及,其是之謂乎!」
|
條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分析條理,貫穿綜合。晉.杜預〈春秋左氏傳序〉:「經之條貫,必出於傳。」
|
同憂相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憂戚相同的人互相救助。漢.趙曄《吳越春秋.闔閭內傳》:「同病相憐,同憂相救,驚翔之鳥相隨而集,瀨下之水因復俱流。」
|
病染膏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病入膏肓」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春秋時晉國景公作夢,夢見惡鬼來向他討命,之後就生病了。病重時向秦國求良醫,於是秦桓公派醫生緩前來為景公治病。在緩還沒到達之前,景公夢見疾病化成兩個小孩,其中一個說:「緩是個良醫,我怕會受到傷害,要逃到哪裡才好?」另一個就說:「只要躲到心臟下、橫隔膜上的部位,他就奈何不了我們。」等緩到了晉國,診視過景公的病情,說:「病已經侵入心臟和橫隔膜之間的部位,不管服用藥物或是針灸,藥力都無法到達,所以這個病是治不好了。」果真,景公沒多久就過逝了。後來這個故事濃縮成「病入膏肓」,用來指人病重,無藥可救;亦用於比喻人、事已到無可挽回的程度。
|
暮虢朝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虢,春秋時小國名,故地約在今山西省平陸縣東南及河南省三門峽市一帶,地跨黃河兩岸;虞,春秋時小國名,故地約在今山西省運城市轄下的平陸縣、夏縣一帶。「暮虢朝虞」指春秋時晉國假道虞國,出兵滅掉了虢國,歸途中又滅了虞國。見《左傳.僖公五年》。後比喻覆滅的迅速。金.元好問〈俳體雪香亭雜詠詩〉一五首之二:「洛陽城闕變灰煙,暮虢朝虞只眼前,為向杏園雙燕道,營朝何處過明年?」
|
磨踵滅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摩頂放踵」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春秋戰國時期是個百家爭鳴的時代,許多思想家都提出自己的學說主張,以期能對治理國政有所幫助。而戰國時候,楊朱的貴己學說和墨子的兼愛學說恰巧形成強烈的對比,在《孟子》書中就很清楚扼要地指出了兩人思想的差別。孟子說:「楊子主張為我,一切都是站在自己的立場打算,即使是拔出一根毫毛那樣微小的東西而對天下有利,也不肯做。然而墨子的兼愛主張,卻是一種平等之愛,縱使是磨禿了頭頂,走破了腳後跟,只要是有利於天下的事,他便會奮不顧身地去做。」後來《孟子》原文中的「摩頂放踵」,就用來比喻捨己救世,不辭勞苦。
|
百中百發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攻梁,一攻而不得,前功盡滅,公不若稱病不出也。』」 〔注解〕
(1) 楚:國名。周成王封熊繹於楚,春秋時稱王,為戰國七雄之一。領有今湖南、湖北、安徽、浙江及河南南部,後為秦所滅。
(2) 養由基:春秋時楚國人,生卒年不詳。善射箭,百步外射柳葉,百發百中。共王時為大夫。晉楚鄢陵之戰,賴其連射連中,阻止晉軍追擊。共王卒,吳侵楚,為急行軍前鋒,司馬子庚繼之。請子庚三處設伏兵,誘敵深入,大敗吳軍於庸浦。
(3) 去:距離。〔參考資料〕另可參考:《史記.卷四.周本紀》
|
天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春秋經中尊稱周天子為「天王」。後用以稱天子。《穀梁傳.隱公九年》:「九年春,天王使南季來聘。」《後漢書.卷一○.皇后紀上》:「后正位宮闈,同體天王。」
|
撓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軍隊潰散,背敵而走。比喻戰敗。《呂氏春秋.仲冬紀.忠廉》:「若此人也,有勢則必不自私矣,處官則必不為汙矣,將眾則必不撓北矣。」
|
曾經查過此詞彙的人也經常查詢以下字詞: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