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02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卜大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卜大中曾任《中國時報》資料中心、大陸中心主任、副總主筆、《時報雜誌》總編輯、美洲《中國時報》副總編輯、《時報周刊》副董事長、《中國時報》駐美西特派記者。現為台灣《蘋果日報》總主筆。卜大中向以雜學家著稱,文筆風格喜用幽默與嘲諷,跨足新聞界與學術界,以“內行人眼中的外行人、外行人眼中的內行人”自居,在政論立場上以“藍綠各打五十大板”自詡。事實上卜大中的政治立場稍偏綠營,而且會一針見血的批判中國民族主義。他在〈我對中國知識分子有一點失望〉一文中指出:“《中國時報》刊出龍應台文章,大意是說,經過的觀察,她發現中國人其實不需要民主,民主對中國人沒什麼好處,只會帶來混亂跟經濟挫敗……台灣一些所謂大師批評台...
吳敬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生平
元培科技大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系(所)資訊工程系視光系健康學院環境工程衛生系(所)食品科學系(所)生物科技系(所)餐飲管理系管理暨語文學院資訊管理系(數位創新管理研究所)企業管理系(所)應用財務管理系應用英語系福祉科技學院醫務管理系(健康產業管理研究所)護理系生物醫學工程系(福祉科技與工程研究所)健康休閒管理系共同教育委員會通識教育中心體育室語言中心 校史民國51年,本校創校人蔡炳坤先生自歐美考察八十八天回國後,因深感國內核子醫學研究與發展過於緩慢、醫事科技專才相對不足,創校興學的理想於此發端,並展開籌劃。創校人首先以台北西北區扶輪社為起點,邀請社會...
法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法藏2 時代3 傳略4 著作 法藏 時代生於唐太宗貞觀十七年,卒於唐睿宗太極元年,享年七十歲。 傳略祖先為康居人,祖父時移居長安,遂以康為姓,父名康謐,曾任唐朝左衛中郎將。法藏出身於長安,為華嚴宗三祖。為追求《華嚴經》的奧蘊,十七歲時入華嚴二祖智儼門下習法,是智儼的在家弟子。智儼去世兩年後,法藏是時二十八歲,適皇母武則天喪母,因皇室信教甚篤,武后乃欲捨宅為太原寺,並度僧以樹福田,於是高宗下令法藏剃度出家為太原寺住持。法藏極受武則天賞識,且於剃度後四年或賜號為賢首,並多次奉敕主講《華嚴經》,在武周時,華嚴宗成一大宗派。法藏出身官宦之家,與政治淵源甚深,曾先後為高宗、武則天、中宗、睿宗及玄...
如丘而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出處2 詞義3 用法4 相似詞5 相反詞6 例句 出處《荀子》宥坐:「如垤而近,吾與之;如丘而止,吾已矣!」垤,蟻洞口的小土堆。 詞義堆土如小丘陵般高就停止了。 用法形容做事或為學中途而廢。 相似詞半途而廢 / 功虧一簣 相反詞駑馬十駕 / 鍥而不捨 例句學貴有恆,如丘而止,則無以成高山。
馬致遠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馬致遠2 生平3 簡介4 評價 馬致遠 生平 簡介 評價
ㄧ片冰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用法:形容人心志高潔,不慕榮利。褒義。例句:他不羨慕榮華富貴,真相一片冰心的隱士。
巴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生平2 觀點3 著作4 評價 生平巴金(1904~2005)四川成都人。原名李堯棠、字芾甘,筆名佩竿、余一、王文慧 等。1920年入成都外國語專門學校。1923年從封建家庭出走,就讀於上海 和南京的中學。1927年赴法國留學,寫成了處女作長篇小說《滅亡》,發表時始用巴 金的筆名。1928年底回到上海,從事創作和翻譯。從1929年到1937年中,創作了主要 代表作長篇小說《激流三部曲》中的《家》,以及《海的夢》、《春天里的秋天》、 《砂丁》、《萌芽》(《雪》)、《新生》、《愛情的三部曲》、(《霧》、《雨》、 《電》)等中長篇小說,出版了《复仇》、《將軍》,《神?鬼?人》等短篇小說集和 《...
呂政達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呂政達1962年11月01日/ 台灣呂政達,一九六二年生,台南市人,輔仁大學應用心理系畢業。目前是《張老師月刊》總編輯,曾長期在自立晚報任職,擔任記者、副刊主編和總主筆等工作。寫過《走出生命幽谷》、《偷時間的人》等書,從一九九七年香港回歸大陸那年開始,接連得過時報文學獎散文首獎和評審獎、聯合報文學獎散文大獎、梁實秋文學獎散文第一名和第二名、第一屆宗教文學獎短篇小說評審獎,《與海豚交談的男孩》獲2005中國時報開卷美好生活獎,著有《怪鞋先生來喝茶》等書。責任編輯人109702201語二乙陳建安
侯方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生平2 故事3 著作4 觀點5 評價 生平侯方域(1618~1654)字朝宗,家中排行第三,河南商丘人,長於古文,尊唐宋八大家,祖父及父輩都是東林黨人。少年時即有才名,參加複社,與東南名士交遊,時人將他和方以智、冒襄、陳貞慧等為四公子。入清後,於順治八年(1651)應河南鄉試,為副貢生。在南京期間不思上進,與復社同仁評議朝政,參與攻擊阮大鋮的活動。其散文往往能將班、馬傳記,韓、歐古文和傳奇小說手法融會貫通,形成一種清新的風格,尤以傳記散文見長。 故事侯方域是明末與方以智、陳貞慧、冒襄齊名的「海內名士爭與之交」的「四公子」之一。孔尚任的《桃花扇》描寫了他和秦淮名妓李香君的故事廣為人知。他...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