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745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171.8769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知書達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熟讀詩書,懂得禮節。比喻人有學識與教養。《初刻拍案驚奇》卷一七:「他少年聰慧,知書達禮。」《紅樓夢》第五七回:「幸他是個知書達禮的,雖有女兒身分,還不是那種佯羞詐愧,一味輕薄造作之輩。」也作「知書知禮」、「知書識禮」、「識禮知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發洩、發作。如:「鬧彆扭」、「鬧情緒」。《紅樓夢》第五七回:「寶玉聽了一個『林』字,便滿床鬧起來。」
6.弄、搞。如:「鬧革命」、「鬧得大家不歡而散。」《紅樓夢》第五七回:「都是你鬧的,還得你來治。」《兒女英雄傳》第一○回:「如今事情鬧這麼田地。」
深居簡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語本唐.韓愈〈送浮屠文暢師序〉:「夫獸深居而簡出,懼物之為己害也。」指居於深密的地方,很少外出。《文明小史》第五七回:「平時沒有緊要公事不輕容易見人,而況病了這一場,更是深居簡出。」
半途而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事情沒做成功就停止。比喻做事情有始無終。《三國演義》第一一四回:「臣已得祁山之寨,正欲收功,不期半途而廢。」《西遊記》第五七回:「沙僧只叫:『怎麼好!怎麼好!』這誠所謂半途而廢,中道而止也!」
打退堂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比喻放棄、半途而廢。《官場現形記》第五七回:「如今聽說要拿他們作出頭的人,早已一半都打了退堂鼓了。」
罷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免職、免除。《後漢書.卷五七.謝弼傳》:「今之四公,唯司空劉寵斷斷守善,餘皆素餐致寇之人,必有折足覆餗之凶。可因災異,並加罷黜。」也作「罷退」、「罷斥」。
無濟於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宋.劉摯〈論分析助役〉(據《宋文鑑.卷五七》引)若夫馮京、王珪同列預政,皆依違自固,不扶顛危。雖心悟其非而無所捄正,己之進退又媕婀而不決,皆非所謂輔臣之體。臣四海之內,孤立獨進,陛下過聽,任以風憲。嘗切思之,近歲臺諫官1>疊以言事罷免2>,豈其言皆無補於事歟?豈皆願為訐激險直之語,以自為名而絜去歟?嘗以謂欲言政府之事者,其譬如治湍暴之水,可以循理而漸道之,不可以隄防激鬥而發其怒。不惟難攻亦為患滋大。 〔注解〕 (1) 臺諫官:專司諫諍之職的官吏。 (2) 罷免:罷黜、免官。
嘍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盜匪的部下。《水滸傳》第二回:「如今近日上面添了一夥強人,扎下個山寨在上面,聚集著五七百個小嘍囉,有百十匹好馬。」也作「婁羅」、「僂儸」。
異想天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不符實際、不合事理的奇特想法。※語或出清.無名氏〈都門紀變百詠〉其五七。 △「想入非非」
烏煙瘴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3.《文明小史》第五七回:「金、銀兩姊妹你要買這個,他要買那個,鬧了個烏煙瘴氣。」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