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7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968.7544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豁然貫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朱熹(西元1130∼1200),字元晦,一字仲晦,號晦庵、晦翁,南宋婺源人。是宋代理學的集大成者,也是南宋閩學的創始人。他一生著述頗多,其中影響最大的是《詩集傳》和《四書章句集注》二書,成為後來歷朝學子必讀的教科書。他的學說源自北宋的程顥、程頤,世人常以「程朱學派」稱之。《大學》,原本是《禮記》中的一篇,朱熹將其與《中庸》、《論語》、《孟子》合為四書,並為之作注。《大學》之道在於闡發為人修養、處世的道理,包含了「明明德、親民、止於至善」三大綱領,「止、定、靜、安、慮、得」六個修養程序,以及「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八個實踐條目。此章為朱熹進一步解說「格物致知」的道理。...
典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記載古代典章制度的重要文獻。泛指古代書籍。[例]《周禮》記載了古代理想的政治制度,是一本重要的典籍。
國立澎湖海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十一年興建行政大樓,巍峨雄偉,使本校之環境,為之一新。六十三年八月四日不幸病逝,校務由教務主任朱耀榮代理。六十三年十月第四任校長李敏侯先生接掌校務,積極爭取經費,更新各項設施設備,為日後之發展奠立更堅實之基礎。六十六年二月第五任校長杜泗輝先生接任,先後大力革新教育風氣及增添教學實習設備等,充分發揮職業教育功能。六十九學年度,校名奉改為〔台灣省立澎湖高級海事水產職業學校〕,為海事水產教育之發展,向前邁進一大步。七十一年八月第六任校長姜亞夫先生接掌本校,一本歷任校長之作風,抱以校作家之精神竭力從公,由於坦誠待人,深得同仁之支...
國立新竹高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遷設苗栗。34.03戰局關係,五年制縮短為四年制。34.08台灣光復,新竹州接管委員會派羅富生先生為代理校長辦理接收。學制改為初商三年高商三年制,校名改為「台灣省立新竹商業職業學校」35.01台灣行政長官公署派王儀先生為第一任校長。36.09童文勳先生接任校長。37.02林鋆先生接任校長。38.07余瑞麟先生接任校長,訂定「長期發展計畫」。39.08高商部開始招收女生,成為男女兼收學校。42.08初商部開始招收女生。46.08試辦初商部免試升學。47.09辦理「實用技藝訓練中心」前後十六年,結業學生共三十三期。49.05...
巧言花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花言巧語」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論語》裡曾記載孔子的一段話:「巧言令色,鮮矣仁!」意思是話說得很動聽,臉色裝得很和善,可是一點也不誠懇,這不是仁的表現。宋代理學家朱熹在與學生講解這段話時,解釋說:「做任何事都要有誠心,沒有誠心便是不仁。說話動聽、和顏悅色,本來就應該這樣,而且也不害事,但如果為了取悅別人而不誠心的話,那是不可以的。」「巧言」二字有人解釋為說話不誠懇,朱熹告訴學生說:「依我之見,巧言是指虛假好聽的話,今天有不少讀書人舞文弄墨,妙筆生花,但寫的盡是些言不及義的文章,就是所謂的巧言,也就是『花言巧語』。」朱熹用「花言巧語」來解釋《論語》裡的「巧言」二字,後來「花言巧語」...
王陽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即明代理學家王守仁。參見「王守仁」條。
替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接替代理。《五代史平話.晉史.卷上》:「咱們再來河東,主上面許,更不除人替代。」
天人合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中國哲學中關於天人關係的一種觀念。宋代理學家認為「仁」是所有德行的總名,仁者以天地萬物為一體。所以學者應汲於求仁,盡己之心性,存天理,去人欲,由格致誠正修齊治平,而與天地合德,就可以達到「天人合一」的境界。
遙控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比喻主事者不在現場,而透過電訊或代理人操控。如:「董事長雖不在國內,但每天透過電話遙控公司業務。」
宋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陽修是以文明道者,他們不輕視文章的重要性,認為文章本身就是一種工具,可以幫助人們學習認識道,但到了宋代理學家興起時,就開始提出了文道合一、及作文害道的觀點,強調簡單而不虛華,大大的強調道統的文學藝術風格,宋濂本身也是屬於文道合一的支持者,但是導致文學形成比較狹隘的態度,像是他評論說自從孟子死後,這世上就沒有文,這一點就顯得太過偏激。雖然宋濂觀點如此,但他的散文依然寫的十分簡潔典雅,整體看來能合乎道德規範且具有較高的涵養、技巧,用筆相當細膩。 評價曾與劉基和高啟並稱明初詩文三大家,被劉基稱讚為當今文章第一,四方學者稱之為太...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