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44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60.8755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電池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電池(battery)1.1 電池發明1.2 乾電池1.3 蓄電池1.4 關鍵字1.5 參考書目 電池(battery)大家對電池一定不陌生。電動玩具、手電筒、電子錶、收音機裡都有它們的身影。電池的工作原理是把儲藏的化學能轉變成電能輸出。電池有各種各樣的型號與規格,有個只有鈕扣大小。把兩個或多個電池連接起來就形成電池組。(註1) 電池發明直到1790年代,唯一可以實驗的電流形式指有靜電(指用布摩擦玻璃或琥珀產生的那種電流),雖然靜電可以除儲存在萊頓瓶的裝置裡,但因為放電的速度太快,只適合拿來作展示,要做研究的話,...
哈拉帕文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有文字、圖像的印章,可供計量的石製砝碼,計算長度的尺規等,另外亦有作為裝飾用的金銀珠寶、象牙等及各式各樣的青銅器、武器等,因此學者專家推斷其文化在當時以具有相當的高度文名,然而幾世紀後印度河流域的哈拉帕文明卻突然衰微,至今仍無法知曉其真正原因。哈拉帕印章文字在哈拉帕文化中發現為數不少的石製印章,截至目前為只約莫以發現兩千五百多枚印章,分別由天青石、陶土、象牙、銅等各式材質製作,單個印章上刻有不超過二十個的符號,而此類的印章文字係屬於當前世界已知最早的文字體系之一,西元二十世紀初有學者認為其屬於印歐語系,然而至西元二十世紀...
生物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是生物圈的核心。如果將地球比作一個蘋果,生物圈的範圍就像蘋果的外皮。在這一層薄薄的區域內,供養著各式各樣包括人類在內的生物生長。<註1> 由來一般認為生物圈是從35億年前生命起源後演化而來的,生物圈的概念是由奧地利地質學家愛德華•休斯(Eduard suess)在1375年首度提出。<註1> 生物圈二號位於美國亞利桑那州,建造於1987到1989年間,生是因地球環境污染日益嚴重, 科學家企圖建造適合人類生存的大型封閉空間,而模仿地球生態所開闢的人造生態系統。「生物圈二號」的名字來源於它的原始模型「...
充棟折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汗牛充棟」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柳宗元是唐代著名的文學家。陸文通本名淳,是唐代精通《春秋》的學者,著有《春秋集傳纂例》、《春秋集傳辨疑》、《春秋微旨》等書,對當時和後世學者,影響很大。陸淳死後,門人私諡文通先生,柳宗元寫了一篇墓表來悼念他,內容大意是:一千五百年來,有許多人研究《春秋》,替它注解,發表各種意見,然又彼此互相排擠傾軋。各式各樣的研究書籍,多到用牛馬運書,會把牛馬累得滿身大汗;把書收藏在家裡,又堆滿了整個屋子,實在是多得不得了!後來「汗牛充棟」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形容書籍極多。
各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各種、各樣。如:「各類食品」、「各類化妝品」。
剔透玲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形容器物製作精美、細緻。《紅樓夢》第一七、一八回:「其槅各式各樣,或天國地方,或葵花蕉葉,或連環半璧。真是花團錦簇,剔透玲瓏。」
狄更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春天,《匹克威克外傳》成為英國社會爭相討論的話題,社會上出現了「匹克威克熱」,英國城市的街頭出現各種各樣與匹克威克有關的商品,最後此書成為世界文學的經典名作。之後狄更斯連續出版了多部廣受歡迎的小說,包括了《孤雛淚》、《尼古拉斯·尼克貝》和《老古玩店》。1841年完成了《巴納比·拉奇》後,狄更斯前往他所嚮往的美國。雖然他在那裡受到了熱烈的歡迎,狄更斯最終依然對那片新大陸感到失望。他在美國的見聞被收入進其在1842年出版的《美國紀行》。1843年他出版了引起極大反響的小說《小氣財神》,這部小說是他的聖誕故事系列的第一部。隨後...
彩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器物或建築上彩色的圖案。[例]這家工廠製造的陶瓷有各式各樣的彩繪,相當精美別緻。
田園教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運用社區內的自然與人文資源,詳加規劃校園景觀的豐富性與安全性,充實教室環境的安排與佈置,從而利用各式各樣的教學活動,使課程與活動能夠緊密配合,以落實開放教育的理想與目標。田園教學更是一種生活教育。生活教育實施的場所不局限在孩子的教室、校園、家庭,更延伸到其所生活的鄰里、村莊、城鄉,其至整個國家地區。生活教育重視孩子是否認識其生活世界的過去、現在與未來;是否熟悉他日常生活周遭的自然景觀(如動物、植物、生態、地質、氣候)與人文風物(如古蹟、技藝、慣俗);是否瞭解自己與他人、群體、社會及自然的恰當關係,從而明白如何自處與相互對...
教育的社會功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社會規範、傳統、或是意識型態等等的社會元素,並能夠逐漸融入其中,對個人來說,就是在社會上能夠扮演各式各樣的角色,而不被社會所淘汰。 教育可促進社會流動在這裡所指的教育可促進社會流動,乃是指普遍教育後的結果。教育可以增進一個人的能力,使其擁有讓自己向上提升的機會,一個良好的教育環境,應該當具備此項功能,也就是讓教為低階層的人們,有機會藉由教育的陶冶,獲得向上晉升的各種管道,而此種過程,就稱為教育的社會功能。 教育可導引社會變遷教育的社會化功能,只是最基本的一種社會功能,如果能夠將教育的功能獲得最良好的發揮,應該是必須進展到...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