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05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626.1843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賢明的臣子。唐.王維〈和僕射晉公扈從溫湯〉詩:「謀猶歸匠,詞賦屬文宗。」
2.文人。唐.杜甫〈贈特進汝陽王二十二韻〉:「辭華匠能,筆飛鸞聳立。」
西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泛稱歐美西方國家的學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深慮多謀、才識卓絕的男子。《詩經.大雅.瞻卬》:「夫成城,婦傾城。」
學心理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心理學從十九世紀下半期應用實驗法從事研究而趨向科學途徑,自本世紀始,成為一門新興的「自然科學」,但文獻中仍然存在著相當的學基礎:即若干心理學概念源自於學領域,或稱之為學心理學,以別於新興的科學心理學。
  學心理學被視為不科學之處,即是在學領域中探討心理問題時,往往從主觀和自觀(Self-Observation)出發,即是根據內省(Introspection)與自知(Self-Knowledge),因而重視意識(Consciousness)歷程和直接經驗,都以自觀為依據,經過描述和比較,再加以分析、抽象化後形成通用的法則(laws)。從近代開始,如笛卡爾(R. Desc...
中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儒家重視中庸之道,把「中庸」視為一切善德之原則及待人處事之準則。孔子是最早提出「中庸」概念的,〔論語.雍也〕載孔子之言:「中庸之為德也,其至矣乎,民鮮久矣!」其後子思作〔中庸〕加以闡揚。數千年來深深地影響中國人的道德實踐及處世態度。
  中庸的涵義,就是程子所言:「不偏之謂中,不易之謂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中庸就是不偏不倚,凡事依循自然的規律而行,避免極端偏頗。中庸學的真諦有二:一是持中道而行,無「過」與「不及」。二是順應人性、合情合理。孔子有許多關於中庸的話,如〔論語.子路〕子曰:「不得中行前與之,必也狂狷乎!狂者進取、狷者有所不為也。」意為言行能合乎中道的是...
聖多瑪斯阿奎納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多瑪斯(1225~1274)是中世紀著名的神學家和學家,他承繼其師大聖雅博(Magnus Albertus, 1206~1280)的思想,大量吸收並改造亞里斯多德(Aristotle, 384~322 B.C.)的學體系,使之與神學相融,是經院學(Scholasticism)集大成的主要代表人物。
  多瑪斯生於義大利那不勒斯(Naples)的阿奎諾(Aquino)的一個貴族家庭,父親阿奎納伯爵是羅馬皇帝的侄子。五歲時,多瑪斯被送到蒙特‧卡西諾的本篤修道院(Benedictine Abbey of Monte Cassino)接受接育;十四歲時進入那不勒斯大學,在此時期,不...
李遠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西元1936~)新竹人。臺灣大學畢業,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化學博士。曾任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化學系教授、哈佛化學系顧問等。民國七十五年和哈佛大學美籍科學家羅伯特、多倫多大學加拿大籍科學家波拉尼共同獲得諾貝爾化學獎。八十三年至九十五年擔任中央研究院院長。
教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西元2~5世紀早期基督教為其教義辯護的一種思想體系。它是由既宣講又著作的護教者,即所謂的教父,根據《聖經》,並與古希臘、古羅馬學融合建立起來的。
希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西元前六世紀出現於小亞細亞的學。原包含於希臘宗教之中,後獨立分化而出。由泰利斯(Thales)開啟先端。包含宇宙論時期,探究宇宙的始元;辯士學派,探究人類認識的限度;雅典時期,以蘇格拉底、柏拉圖、亞里斯多德完成體系論學。
認知論(道德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道德的認知論是指對道德的語句加以界定,能回答「什麼是善」、「善能不能認知」和「善如何認知」等問題。
  道德的認知論者可以自然主義為代表,認為能以經驗界的事實來界定道德或善的意義,即能以愛、欲望、快樂或功效等作為道德的內涵,如此能使得道德的標準具體化。此說的理由是:(1)當說「A是善的」時,善或其他的道德語句能夠界定;(2)這樣的語句不需再借助其他道德語句就能界定,例如說:「A是善的」。即能將之界定為「某人對於A有積極的興趣」。積極的興趣可視為喜愛、讚美,故「A是善的」是指「某人對A喜好、讚美」。簡單的說,就是「善是一項對某件事物積極的興趣」。同理 ,「惡是對某些事物消極的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