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01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1.2518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好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美人。《詩經.魏風.葛》:「要之襋之,好人服之。」
千轉萬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莊子曰:「魯少儒。」哀公曰:「舉魯國而儒服,何謂少乎﹖」莊子曰:「周聞之:儒者冠圜冠者,知天時;履句者,知地形;緩佩玦者,事至而斷。君子有其道者,未必為其服也;為其服者,未必知其道也。公固以為不然,何不號於國中曰:『无此道而為此服者,其罪死!』」於是哀公號之五日,而魯國无敢儒服者,獨有一丈夫儒服而立乎公門。公即召而問以國事,千轉萬變而不窮。莊子曰:「以魯國而儒者一人耳,可謂多乎﹖」 ■《史記.卷八四.屈原賈生列傳.賈誼》且夫天地為鑪兮,造化為工;陰陽為炭兮,萬物為銅。合散消息兮,安有常則;千變萬化兮,未始有極。忽然為人兮,何足控摶;化為異物兮,又何足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草鞋。唐.陸龜蒙〈襲美先輩以龜蒙所獻五百言既蒙見和復示榮唱至於千字提獎之重蔑有稱實再抒鄙懷用伸酬謝〉詩:「觸雨妨屝,臨流泥江蘺。」《資治通鑑.卷二二三.唐紀三十九.代宗永泰元年》:「以糧儲屝之資,充疲人貢賦,歲可減國租之半。」
萬化千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莊子曰:「魯少儒。」哀公曰:「舉魯國而儒服,何謂少乎﹖」莊子曰:「周聞之:儒者冠圜冠者,知天時;履句者,知地形;緩佩玦者,事至而斷。君子有其道者,未必為其服也;為其服者,未必知其道也。公固以為不然,何不號於國中曰:『无此道而為此服者,其罪死!』」於是哀公號之五日,而魯國无敢儒服者,獨有一丈夫儒服而立乎公門。公即召而問以國事,千轉萬變而不窮。莊子曰:「以魯國而儒者一人耳,可謂多乎﹖」 ■《史記.卷八四.屈原賈生列傳.賈誼》且夫天地為鑪兮,造化為工;陰陽為炭兮,萬物為銅。合散消息兮,安有常則;千變萬化兮,未始有極。忽然為人兮,何足控摶;化為異物兮,又何足患!
糾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纏繞的樣子。《詩經.魏風.葛》:「糾糾葛,可以履霜。」
納履決踵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窮困、窘迫。《幼學瓊林.卷三.貧富類》:「曾子捉襟見肘,納履決踵,貧不勝言。」也作「納踵決」。
杖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手杖和鞋子。因皆為出行時的用具,故引申為腳步、足跡。唐.朱慶餘〈和劉補闕秋園寓興之什〉一○首之三:「逍遙人事外,杖履入坏摍。」《聊齋志異.卷一.葉生》:「以犬馬病,勞夫子久待,萬慮不寧。今幸可從杖履。」也作「杖」。
掣襟露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捉襟見肘」之典源,提供參考。 #《莊子.讓王》1>曾子居衛,縕袍无表,顏色腫噲,手足胼胝。三日不舉火2>,十年不製衣,正冠3>而纓4>絕,捉衿5>而肘見,納6>而踵決7>。曳縰而歌〈商頌〉,聲滿天地,若出金石。天子不得臣,諸侯不得友。故養志者忘形,養形者忘利,致道者忘心矣。 〔注解〕 (1) 典故或見於《韓詩外傳.卷一》。 (2) 舉火:生火煮飯。 (3) 正冠:把帽子戴正。冠,音ㄍㄨㄢ。 (4) 纓:繫帽的帶子。 (5) 捉衿:抓住胸前的衣襟。衿,音ㄐ|ㄣ,同「襟」,古代衣服的衣領。 (6) :音ㄐㄩˋ,鞋子。 (7) 踵決:腳後跟露出來。踵,腳後跟。〔參考資料...
摻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手纖細的樣子。《詩經.魏風.葛》:「摻摻女手,可以縫裳。」
掣襟肘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捉襟見肘」之典源,提供參考。 #《莊子.讓王》1>曾子居衛,縕袍无表,顏色腫噲,手足胼胝。三日不舉火2>,十年不製衣,正冠3>而纓4>絕,捉衿5>而肘見,納6>而踵決7>。曳縰而歌〈商頌〉,聲滿天地,若出金石。天子不得臣,諸侯不得友。故養志者忘形,養形者忘利,致道者忘心矣。 〔注解〕 (1) 典故或見於《韓詩外傳.卷一》。 (2) 舉火:生火煮飯。 (3) 正冠:把帽子戴正。冠,音ㄍㄨㄢ。 (4) 纓:繫帽的帶子。 (5) 捉衿:抓住胸前的衣襟。衿,音ㄐ|ㄣ,同「襟」,古代衣服的衣領。 (6) :音ㄐㄩˋ,鞋子。 (7) 踵決:腳後跟露出來。踵,腳後跟。〔參考資料...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