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7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上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法律上指當事人對於下級法院未確定之判決;民事上為向上級法院聲明不服,請求廢棄或變更該判決的行為;刑事上則為請求上級法院救濟的方法。[例]為了證明自己的清白,他決定上訴。
特別權力關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特別權力關係(Besonders Gewaltverha)司法院大法官會議第三八二號解釋文指出,各級公私立學校一有關學籍規則或懲罰規定,對學生所為退學或類似之處分,足以改變學生身分並損及其受教育之機會時,受處分之學生於用進校內申請途徑為獲救濟者,得依法提起訴願及行政訴訟。同時,受理上述相關爭訟事件的機關或法院,應尊重教師及學校之判斷或裁量,僅於違法或顯然不當時,使得撤銷或變更之。顯然地,這種解釋更加地限縮了教育活動中傳統特別權力關係的適用範圍。實際上,在有關師生互動的解釋中,特別權力關係似乎已經被揚棄。但是,基於理論上的...
仁人君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德行寬厚而熱心助人的人。[例]本次冬令救濟活動,尚祈仁人君子慷慨解囊,共襄盛舉。
施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以財物施捨、救濟他人。[例]他雖然不富有,卻生性喜好施與,幫助了不少窮人。
撫恤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安慰救濟。《後漢書.卷八七.西羌傳.東號子麻奴傳》:「忍良等以麻奴兄弟燒當世嫡,而賢撫恤不至,常有怨心。」也作「撫卹」。
訴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民認為中央或地方機關的行政處分違法或失當,以致其權利或利益受損時,請求原處分機關或上級機關審查該處分是否恰當,並作一定之決定的救濟方式。[例]因都市計畫變更而導致利益受損時,利害關係人可循行政爭訟程序,向主管機關提起訴願。
援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相似詞:救濟、救助、搶救、拯救、營救、援助
匡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匡助救濟。《三國志.卷二三.魏書.趙儼傳》:「太祖始迎獻帝都許,儼謂欽曰:『曹鎮東應期命世,必能匡濟華夏,吾知歸矣。』」《儒林外史》第一二回:「姓楊的楊老頭子來討帳,住在廟裡,獃頭獃腦,口裡說甚麼天文地理、經綸匡濟的混話。」
戰鬥性民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作為對憲法之保障。依據德國基本法第20條第4項之規定,對於任何推翻德國憲法秩序者,在別無其他可能之救濟途徑時,任何人實際上皆具有抵抗權。此指之抵抗權行使之對象非僅限於國家公權力機關,同時亦適用於任何著手或預備破壞憲法秩序之個人作為等。此類抵抗權係為人民例外行使之緊急權,同時亦是維持或回復憲法秩序之必要緊急權力,因此可作為一補充性原則,在缺乏其他合法途徑時為之。(註1) 參考書目註1:許育典,《憲法》,台北:元照,2011年9月五版,頁42-45。 關鍵字中文關鍵字:戰鬥性民主
社會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年、疾病、殘障與失業者提供之社會保險;對社會生存最低保障的社會救助等。而當前的社會國實際上已由往昔的救濟國家態樣逐漸轉為保險國家。三、社會正義社會正義係指國家須努力調和因權力分配、貧富、教育程度、性別等差異所生之對立與矛盾,並竭力謀求社會平等的建立。而此指之國家的社會衡平任務,所涉及的範圍並非齊頭式平等,而是事實上存在之區別,針對機會平等而建立者。(註2) 參考書目註1: 許育典,《人權、民主與法治:當人民遇到憲法》,台北:元照。註2: 許育典,《憲法》,台北:元照。相關教學資源(教育部數位教學資源入口網)https:/...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