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7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60.7378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皮毛之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這種做法不滿,氣憤他說:“背棄秦國的恩惠,對秦國發生災害感到高興,這是不道德的;貪愛自己的東西,不肯救濟別人,從而激怒鄰國,這對晉國有什麼好處呢?”晉惠公的舅父、大夫虢射說:“早先我們晉國不履行割讓五城給秦的諾言,是根本的問題,它導致我們與他們關係的決裂。如果這個根本問題不解決,而只答應賣糧食給秦國,就好比只有毛而沒有皮。現在皮都不存在了,毛附在哪裡呢?既然事已如此,不如乾脆糧食也不賣!” 解釋原指人們在解決事情時,事情的根本問題如果沒有解決,其他枝節問題便解決了 也是枉費心機。現多用來形容個人與團體,或是大小與小我之間...
流連忘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流連忘返」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在《孟子.梁惠王下》記載了齊景公和晏子的談話。晏子是齊國的賢臣,齊景公問晏子,要如何出巡才比得上過去的聖君?晏子答說:「從前的君王出巡,是為了工作,巡視諸侯所守衛的疆土,聽諸侯報告工作情況。春天出巡是巡視耕種狀況,救濟有困難的人民;秋天出巡是考察收穫情形,補助缺少糧食的人民,所以以前的老百姓非常歡迎君王出巡。現在不同了,君王一出巡就興師動眾,勞民傷財,只圖自己玩樂,連諸侯也很為難,這與過去聖君為體察民情而出巡,實在差太遠了。」後來「流連忘返」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指貪戀沉迷而不願離去。
有骨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具有堅強的氣概、精神等。如:「有骨氣的青年,總是依靠自己的力量,去追求理想的目標。」
佈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散發財物以救濟窮苦的人。《紅樓夢》第三九回:「我明兒做一個疏頭,替你化些佈施,你就做香頭,攢了錢,把這廟修蓋,再裝潢了泥像,每月給你香火錢燒香,豈不好?」也作「布施」。
眾生好度,人難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諺語)救人不如救牲畜。比喻社會人心險惡,救濟了人,反而遭到對方的暗計。《水滸傳》第三○回:「眾生好度人難度,原來你這廝外貌相人,倒有這等賊心賊肝。」
兼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普遍救濟,使天下蒼生皆受益。《隋書.卷一.高祖紀上》:「然則前帝後王,俱在兼濟,立功立事,爵賞仍行。」唐.韓愈〈爭臣論〉:「得其道不敢獨善其身,而必以兼濟天下也。」
滿眼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一心一意。《水滸傳》第八一回:「每月占卜課內,只著求太尉提拔救濟。宋江等滿眼只望太尉來招安。」
困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困苦貧窮。[例]他經常以無名氏的名義,捐款救濟困窮的人。
教育基本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格發展權遭受學校或主管教育行政機關不當或違法之侵害時,政府應依法令提供當事人或其法定代理人有效及公平救濟之管道。第 16 條本法施行後,應依本法之規定,修正、廢止或制 (訂) 定相關教育法令。第 17 條本法自公布日施行。
悲田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救濟老弱廢疾者的機構。唐代設悲田養病坊,由僧人主持,悲田院是沿悲田養病坊而來。《舊唐書.卷一八.武宗本紀》:「悲田養病坊,緣僧尼還俗,無人主持,……」《通俗編.地理》:「悲田,釋典以供父母田為恩田,供佛為敬田,施貧窮為悲田。」至宋元時,稱貧民、乞丐的收容所為「悲田院」。後引申為乞丐收容所,或乞丐聚居的地方。元.馬致遠《任風子》第一折:「恰便似餓狼般撞入肥羊圈,乞兒般鬧了悲田院。」元.張國賓《合汗衫》第二折:「少不的悲田院裡學那一聲叫爹媽。」也作「卑田院」、「悲天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