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9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298.0189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暗箭中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這兩種行為都可以造成他人痛徹心扉的可怕傷害。而君子的為人光明磊落,認為與其用陰險的手段得勝,寧可用光明正大的手段來一較高下,即使失敗了也沒有怨言。後來「暗箭傷人」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暗中用陰險的手段中傷他人。
貪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貪婪的慾望。《文選.張衡.東京賦》:「進明德而崇業,滌饕餮之貪慾。」《西遊記》第三七回:「我卻不是貪慾貪嗔之類。我本是個光明正大之僧,奉東土大唐旨意,上西天拜佛求經者。」
宿世冤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前世結仇的冤家,形容積怨極深。亦常用作反語,用以暱稱所愛的人。宋.無名氏《道山清話》:「彭汝礪久在侍從,剛明正直,朝野推重,晚娶宋氏婦,有姿色器資,承順惟恐不及。後出守九江,病中忽索紙筆,大書云:『宿世冤家,五年夫婦,從今以往,不打這鼓。』投筆而逝。」也作「夙世冤家」。
鍼鋒相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針鋒相對」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針鋒相對」現在多用於指互相對立抗衡的狀況,與典源「針鋒相投」意義相反。《景德傳燈錄.卷二五.天臺山德韶國師》記載,德韶國師在開釋弟子時說道:「夫一切問答,如針鋒相投,無纖毫參差相,事無不通,理無不備。」意思是說:問話與回答同樣犀利尖銳,但彼此間又能相互投合,沒有絲毫的歧異、不一致,其中備載一切事理,投射於任何事物均無不通。至於將「投」改作「對」,如清代文康的小說《兒女英雄傳》第九回:「這十三妹本是個玲瓏剔透的人,他那聰明正合張金鳳針鋒相對。」則與原有的相投義相反,表示相互對立,不相上下。
鄭克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西元1670~1707)字實弘,號晦堂,明福建南安人。為鄭成功之孫,鄭經次子。年幼即位,為馮錫範所控,政事大亂。清乃趁機於康熙二十二年,遣施琅討伐,鄭軍潰敗,奉表請降,明正朔至此正式斷絕。
廉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明正直。如:「他一向廉正無私,令人尊敬。」
光大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光明正大。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詮賦》:「夫京殿苑獵,述行序志,並體國經野,義尚光大。」
摸雞偷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形容做事偷偷摸摸,不光明正大。如:「摸雞偷狗的行為最讓人不齒。」也作「偷雞摸狗」。
改過從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改過自新」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西漢時,有一個名醫叫淳于意,他被人誣告,要把他押解到長安審判。淳于意的女兒緹縈一路跟著父親的囚車來到長安。到了長安,緹縈上書給文帝,內容敘述她父親是個廉明正直的人,如今被判有罪,將被處刑。人死不能復生,若被處了「肉刑」,斬掉的肢體肌膚,就再也接不回去了。將來想要改過,卻永遠帶著傷口而無法重新作人。緹縈希望能代父贖罪,讓父親有改過自新的機會。漢文帝被緹縈的孝心深深感動,就赦免了淳于意的罪。典源又見《史記.卷一○六.吳王濞傳》。內容則是敘述漢文帝時,對吳王濞的種種惡行不忍處罰,但吳王濞並未因此改正過失,重新作人,所以鼂錯建議景帝應該削減吳王的勢力,以免造...
明堂正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堂堂皇皇,光明正大。《紅樓夢》第一六回:「纔擺酒請客的費事,明堂正道給他做了屋裡人。」也作「明公正氣」。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