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6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43.7552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無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無間斷。《禮記.檀弓上》:「不晝夜居於內。」唐.孔穎達.正義:「唯致齊與疾,無間晝夜,恆居於內。」
燃膏繼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夜以繼日,勤奮不懈。參見「焚膏繼晷」條。《宣和書譜.卷一七.草書五.今年帖》:「少家貧,一意書史,燃膏繼晷,晝夜不倦。」
木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佛教法器。相傳魚晝夜不合目,故刻木像魚形,擊之以警戒僧眾應晝夜思道。形制有二:一為挺直魚形,用來粥飯或集眾、警眾,懸掛在寺院走廊上。一為圓狀魚形,誦經時所用,放在案上。明、清以來,民間音樂和潮劇、粵劇中常用到木魚。使木魚除法器外兼具樂器功能。唐.司空圖〈上陌梯寺懷舊僧〉詩:「松日明金像,山風響木魚。」《水滸傳》第四五回:「若怕五更睡著了,不知省覺,卻那裡尋得一個報曉的頭陀,買他來後門頭大敲木魚,高聲叫佛,便好出去。」
逆行倒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曰:『吾日莫3>途遠,吾故倒行而逆施之。』」於是申包胥走秦告急,求救於秦。秦不許。包胥立於秦廷,晝夜哭,七日七夜不絕其聲。秦哀公憐之,曰:「楚雖無道,有臣若是,可無存乎!」乃遣車五百乘救楚擊吳。 〔注解〕 (1) 伍子胥:?∼西元前664,名員,字子胥,春秋楚人。與父兄俱仕楚,因楚王聽信讒言,殺其父兄,故逃亡吳國,佐吳伐楚以報父仇,並輔吳稱霸。吳王夫差滅越國後,欲釋越王句踐回國,伍員極力阻止,夫差不聽,反而聽信讒言殺了他。伍員死前預言越必滅吳,九年後果然應驗。 (2) 申包胥:春秋時楚國大夫,生卒年不詳。本姓公孫,名包胥,因封於申,故號申包胥。與伍員友善,員以吳師伐楚,入郢,包胥入秦乞...
伶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飄零孤單的樣子。《樂府詩集.卷七三.雜曲歌辭十三.古辭.焦仲卿妻》:「晝夜勤作息,伶俜縈苦辛。」唐.杜甫〈新安吏〉詩:「肥男有母送,瘦男獨伶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4.夾雜、錯雜。《文選.宋玉.風賦》:「耾耾雷聲,迴穴錯迕。」唐.李善.注:「錯迕,雜錯交迕也。」清.徐珂《清稗類鈔.動物類.毗陵驛馬》:「蹏聲、鐸聲、箠聲迕交衢,晝夜不絕。」
春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二十四節氣名稱之一。國曆三月二十或二十一日,太陽直射赤道,這天晝夜長短平均,以後晝漸長,夜漸短。
溫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溫度的差距。通常指一天中最高溫和最低溫的差距。如:「沙漠地區晝夜溫差非常大。」
恂恂善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循序漸進的誘導。參見「循循善誘」條。《魏書.卷四十八.高允傳》:「興壽稱共允接事三年,未嘗見其忿色,恂恂善誘,誨人不倦。」唐.白居易〈襄州別駕府君事狀〉:「夫人親執詩書,晝夜教導,恂恂善誘,未嘗以一篦一杖加之。」
大庄事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總兵關萬國本帶隊乘坐伏波輪抵達卑南登陸、內外夾攻,起事的平埔族各庄及呂家望社眾,才在圍困卑南營署17晝夜後退回呂家望社。8月29日清軍兵分三路進攻呂家望社,遇到起事者都是堅強頑抗,9月1日起清廷派北洋水師之致遠、靖遠(註1.)兩軍建自海上發炮助攻,至9月21日呂家望社終於不敵而投降。整個事件歷時近兩個月。根據宋龍生依文獻及口碑描述,本事件是反清的漢人和當地原住民結合以抵抗清政府貪吏而起的事件。此一事件影響遍及今日的花東縱谷,由於州府在水尾(今花蓮瑞穗鄉)受創頗深,所以台東直隸州府暫於埤南(今台東市)辦公,直至清政府割台給...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