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0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畢力殫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合、相稱。 (3) 殫:音 ㄉㄢ,竭盡。 (4) 直詞:毫無隱諱的話。 (5) 昧死:冒昧而犯死罪。為臣子上書常用的謙詞,以表敬畏。〔參考資料〕 宋.樓鑰《攻媿集.卷二六.乞東宮官進嘉言善行》臣仰惟陛下深維天下之大本,立儲宮以安社稷,置僚佐以輔導之職,真一代之盛典也。臣偎以庸陋,備員其間,且得執經,從容以侍。承華千載,榮遇非所宜得。思欲殫智竭慮,以稱陛下任使之意,補太子聰明之餘。
擢髮不勝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擢髮難數」之典源,提供參考。 《史記.卷七九.范雎蔡澤列傳.范雎》范雎既相秦,秦號曰張祿,而魏不知,以為范雎已死久矣。魏聞秦且東伐韓、魏,魏使須賈於秦……須賈大驚,自知見賣,乃肉袒行,因門下人謝罪。於是范雎盛帷帳,侍者甚眾,見之。須賈頓首言死罪,曰:「賈不意君能自致於青雲之上,賈不敢復讀天下之書,不敢復與天下之事。賈有湯鑊之罪,請自屏於胡貉之地,唯君死生之!」范雎1>曰:「汝罪有幾?」曰:「擢賈2>之髮以續賈之罪,尚未足。」 〔注解〕 (1) 范雎:西元前?∼前225,字叔。戰國時策士,魏人,善口辯,以遠交近攻的策略遊說秦昭王,昭王悅,官拜秦相,封應侯。雎,音ㄐㄩ。 (2) 賈...
償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殺人者抵命。《西遊記》第二七回:「我們若撞在他的懷裡呵,師父,你便償命,該個死罪。」《儒林外史》第四回:「我們鬧進衙門去,揪他出來,一頓打死,派出一個人來償命。」
蠶室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執行宮刑的獄室。因受宮刑的人怕風,君王乃下令暗室蓄火,暖如養蠶之屋,以避風寒,故稱為「蠶室」。《後漢書.卷一.光武帝紀下》:「秋九月甲辰,詔令死罪繫囚皆一切募下蠶室,其女子宮。」漢.司馬遷〈報任少卿書〉:「李陵既生降,隤其家聲,而僕又佴之蠶室,重為天下觀笑。」
失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失言。《禮記.表記》:「君子不失足於人,不失色於人,不失口於人。」《三國演義》第四四回:「亮實不知。失口亂言,死罪死罪!」
服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認罪狀、悔過書。《清會典事例.卷八五二.刑部.刑律斷獄.獄囚取服辯》:「凡獄囚徒流死罪,各喚囚及其家屬,具告所斷罪名,仍取服辯文狀,若不服者,聽其自理,更為詳審。」
省事寧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息事寧人」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漢章帝(西元56∼88),名烜,明帝第五子,素好儒術,建初四年(西元79)召諸儒在白虎觀講論五經異同,令班固等據以作成《白虎通義》;又詔曹褒定漢禮一百五十篇。政事按光武、明帝遺規,安定社會,發展生產。史家將他與明帝媲美,兩朝合稱「明章之治」。章帝為人寬厚,一改明帝苛察,禁用鉆鑿之類的酷刑。章帝曾下詔,命令所有的官員,如果人民不是犯了死罪,就不需要查驗其罪,如果是官吏之間互相告發,一律不得受理,為政以不得生事擾民為重點。後來「息事寧人」演變為成語,用來指平息紛爭,以使彼此相安。
定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定案、決斷。宋.洪邁《夷堅乙志.卷二○.祖寺丞》:「此事固非祖公意,然因其疑,遂送他所,竟以死罪定斷。」《金史.卷一五.宣宗本紀中》:「乙未,敕尚書省,自今六部稟議常事,但可再送,不得趣召辨正。餘應入法寺定斷而再送,猶未當者具以聞,下吏治之。」
青雲平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也。」須賈大驚,自知見賣,乃肉袒行,因門下人謝罪。於是范雎盛帷帳,侍者甚眾,見之。須賈1>頓首2>言死罪,曰:「賈不意君能自致於青雲之上,賈不敢復讀天下之書,不敢復與天下之事。賈有湯鑊之罪,請自屏於胡貉之地,唯君死生之!」 〔注解〕 (1) 須賈:戰國時魏國人。生卒年不詳,為魏中大夫。 (2) 頓首:以頭叩地而拜。
昧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冒昧而犯死罪。秦漢間群臣上書常用的謙詞,以表敬畏。《韓非子.初見秦》:「臣昧死,願望見大王。」《五代史平話.唐史.卷上》:「臣昧死謹言,伏候敕旨!」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