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08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14.6791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輿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用車載運棺材,自明有死罪或以死自誓。《左傳.僖公六年》:「許男面縛銜璧,大夫衰絰,士輿櫬。」《周書.卷四○.顏之儀傳》:「運乃輿櫬詣朝堂,陳帝八失。」
的一確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明白確實。元.關漢卿《蝴蝶夢》第一折:「怕不待的一確二,早招承死罪無辭。」也作「丁一卯二」、「丁一確二」。
徒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赤足步行。《漢書.卷六五.東方朔傳》:「主乃下殿,去簪珥,徒跣,頓首謝曰:『妾無狀,負陛下,身當伏誅,陛下不致之法,頓首死罪。』」南朝梁.王琰《冥祥記.趙泰》:「或披頭露髮,裸形徒跣,相牽而行。」
殫智畢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合、相稱。 (3) 殫:音 ㄉㄢ,竭盡。 (4) 直詞:毫無隱諱的話。 (5) 昧死:冒昧而犯死罪。為臣子上書常用的謙詞,以表敬畏。〔參考資料〕 宋.樓鑰《攻媿集.卷二六.乞東宮官進嘉言善行》臣仰惟陛下深維天下之大本,立儲宮以安社稷,置僚佐以輔導之職,真一代之盛典也。臣偎以庸陋,備員其間,且得執經,從容以侍。承華千載,榮遇非所宜得。思欲殫智竭慮,以稱陛下任使之意,補太子聰明之餘。
償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殺人者抵命。《西遊記》第二七回:「我們若撞在他的懷裡呵,師父,你便償命,該個死罪。」《儒林外史》第四回:「我們鬧進衙門去,揪他出來,一頓打死,派出一個人來償命。」
正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對犯死罪者依法處決。《文明小史》第三回:「背後說這些亂民拿住了,就該一齊正法,還分什麼首從?」
蠶室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執行宮刑的獄室。因受宮刑的人怕風,君王乃下令暗室蓄火,暖如養蠶之屋,以避風寒,故稱為「蠶室」。《後漢書.卷一.光武帝紀下》:「秋九月甲辰,詔令死罪繫囚皆一切募下蠶室,其女子宮。」漢.司馬遷〈報任少卿書〉:「李陵既生降,隤其家聲,而僕又佴之蠶室,重為天下觀笑。」
平步登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也。」須賈大驚,自知見賣,乃肉袒行,因門下人謝罪。於是范雎盛帷帳,侍者甚眾,見之。須賈1>頓首2>言死罪,曰:「賈不意君能自致於青雲之上,賈不敢復讀天下之書,不敢復與天下之事。賈有湯鑊之罪,請自屏於胡貉之地,唯君死生之!」 〔注解〕 (1) 須賈:戰國時魏國人。生卒年不詳,為魏中大夫。 (2) 頓首:以頭叩地而拜。
失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失言。《禮記.表記》:「君子不失足於人,不失色於人,不失口於人。」《三國演義》第四四回:「亮實不知。失口亂言,死罪死罪!」
服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認罪狀、悔過書。《清會典事例.卷八五二.刑部.刑律斷獄.獄囚取服辯》:「凡獄囚徒流死罪,各喚囚及其家屬,具告所斷罪名,仍取服辯文狀,若不服者,聽其自理,更為詳審。」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