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8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92.684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玉石同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不論賢愚、善惡、好壞,同時受害,盡皆毀滅。參見「玉石俱焚」條。《梁書.卷一.武帝本紀上》:「時運艱難,宗社危殆,崑崗已燎,玉石同焚。」
同歸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同歸於盡」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獨孤及(西元725∼777),字至之,河南洛陽人,唐代散文家。獨孤及為唐代古文運動的先驅,以儒家典籍為治學方向,長於議論,強調立範誡世,不以詞藻華麗取勝。在〈祭吏部元郎中文〉中,獨孤及悼念猝逝的友人,舉了彭祖與殤子為例。相傳彭祖活了八百歲,殤子則是未成年而死之人,兩人活著的時間雖然差距甚大,最後卻都必須歸於死亡。因此在通達生命的智者看來,死亡不過是人生必經的過程,不需要為此感到嘆息。後來「同歸於盡」演變為成語,用來指一同毀滅或死亡。
玉石俱燼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不論賢愚、善惡、好壞,一同受害,盡皆毀滅。參見「玉石俱焚」條。北齊.邢邵〈廣平王碑文〉:「山崩川竭,星霣日銷,崑岳既毀,玉石俱燼。」
彥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西元557~610)姓李,出家名道江,為北朝高僧。齊末入晉陽講仁王經於宣德殿,齊亡,周武帝召為通道觀學士,時武帝毀滅佛教,乃更名為「彥琮」。隋初圓寂。譯經凡二十三部,一百餘卷。
裂冠毀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冠冕是中原民族所戴的帽子。裂冠毀冕比喻毀滅華夏文化,依隨蠻邦之俗。《左傳.昭公九年》:「我在伯父,猶衣服之有冠冕,木水之有本原,民人之有謀主也。伯父若裂冠毀冕,拔本塞原,專棄謀主,雖戎狄,其何有余一人。」
玉石俱摧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不論賢愚、善惡、好壞,同時受害,盡皆毀滅。參見「玉石俱焚」條。晉.慕容鍾〈傅檄青州諸郡討辟閭渾〉:「有能斬送渾首者,賞同佐命,脫履機不發,必玉石俱摧。」
消滅淨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澈底清除、毀滅。如:「這個暴力討債集團終於被警方消滅淨盡,不再為害社會了。」
滅門之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全家遭受株連以致毀滅的禍害。《周書.卷四○.列傳.王軌》:「皇太子,國之儲副,豈易攸言。事有蹉跌,便至滅門之禍。」《文明小史》第二六回:「你越讀書越沒出息,索性弄到滅門之禍了。」
活火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經常或週期性的噴出熔岩、水蒸氣等物的火山。[例]活火山所帶來的破壞力足以毀滅整個城鎮。
俱滅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全部毀滅。《文選.陳琳.檄吳將校部曲文》:「隨波漂流與熛俱滅者,亦甚眾多。」《文選.潘岳.西征賦》:「投宮火而焦糜,復灰熛而俱滅。」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