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8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滅性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為長輩之死喪過分哀傷,而毀滅性命。《孝經.喪親章》:「教民無以死傷生,毀不滅性,此聖人之政也。」
玉石同燼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不論賢愚、善惡、好壞,同時受害,盡皆毀滅。參見「玉石俱焚」條。
證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佛教謂修行者證悟真理,成為聖者,即佛教四果、十地、佛中的任一種境界都屬之。《大唐西域記》卷四:「時證果人愍而歎曰:『枉殺無辜,毀滅佛法,隨無間獄,流轉未已。』」
生態平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自然環境中,因環境因素的改變,能抑制生物族群不過度繁殖,也可防止被完全毀滅,使生態系中各種生物維持恆定的數目,以達到平衡的狀態。
同歸於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同歸於盡」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獨孤及(西元725∼777),字至之,河南洛陽人,唐代散文家。獨孤及為唐代古文運動的先驅,以儒家典籍為治學方向,長於議論,強調立範誡世,不以詞藻華麗取勝。在〈祭吏部元郎中文〉中,獨孤及悼念猝逝的友人,舉了彭祖與殤子為例。相傳彭祖活了八百歲,殤子則是未成年而死之人,兩人活著的時間雖然差距甚大,最後卻都必須歸於死亡。因此在通達生命的智者看來,死亡不過是人生必經的過程,不需要為此感到嘆息。後來「同歸於盡」演變為成語,用來指一同毀滅或死亡。
變滅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變化毀滅。宋.辛棄疾〈水調歌頭.木末翠樓出〉詞:「人間萬事變滅,今古幾池臺?」
身名俱滅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身家和名譽都毀滅。晉.桓玄〈與劉牢之書〉:「則身與金石等固,名與天壤俱窮,孰與頭足異處,身名俱滅,為天下笑哉!」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