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55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59.3893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棲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休息、停留。[例]這些水鳥夜晚棲息在澤旁的樹叢裡。
鴛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動物名。鳥綱雁形目。體小於鴨,雄者羽毛美麗,頭有紫黑色羽冠,翼之上部黃褐色,雌者全體蒼褐色,棲息於池之上,雄曰鴛,雌曰鴦。也稱為「匹禽」。
韋應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東周。  繚繞接都城,氤氳望嵩丘。群公盡詞客,方駕永日遊。  朝旦氣候佳,逍遙寫煩憂。綠林藹已布,華澹不流。  沒露摘幽草,涉煙玩輕舟。圓荷既出水,廣廈可淹留。  放神遺所拘,觥罰屢見酬。樂燕良未極,安知有沉浮。  醉罷各雲散,何當複相求。 月下會徐十一草堂  空齋無一事,岸幘故人期。暫輟觀書夜,還題玩月詩。  遠鍾高枕後,清露捲簾時。暗覺新秋近,殘河欲曙遲。 移疾會詩客元生與釋子法朗,因貽諸祠曹  對此嘉樹林,獨有戚戚顏。抱瘵知曠職,淹旬非樂閑。  釋子來問訊,詩人亦扣關。道同意暫遣,客散疾徐還。  園逕自幽靜,玄蟬...
頂下郊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在衝突已久的雙方中,三邑人率先發動攻擊。由於三邑人與同安人之間隔著安溪人所建的艋舺清水祖師廟,且池遍布,難以發動大規模攻擊,三邑人因此向安溪人借道,商議燒毀清水祖師廟,日後再協助重建。於是三邑人自艋舺龍山寺出發,越過澤、燒毀清水祖師廟,偷襲下郊的泉州府同安人,焚屋毀舍,史稱頂下郊拚。敗逃的同安人逃往北方的大龍峒,但不受當地同安移民接納,最後轉到大稻埕,沿著淡水河重建廟宇街市,利用淡水河從事對渡貿易。頂下郊拚後,艋舺的下郊就此消失。(註3,4)...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植物名。蓴菜科蓴菜屬,多年生浮葉性水生草本。葉橢圓形,盾狀著生於葉柄,全緣,背面帶藍紫色,葉柄細長,有黏液,夏日開花,花單生,萼片、花瓣各三枚,罕四枚,紫紅色。堅果卵圓形。嫩葉可作羹湯,味鮮美。多生於池中。也稱為「缺盆菜」、「蓴菜」、「露葵」。參見「露葵」條。
水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註1) 大水獺大水獺主要是世界上最長的水獺,只是牠的體重比不上水獺,主要生活都在河流上和茂密森林的澤裡,通常以魚為食。大水獺的皮毛非常珍貴,由於人類的獵殺,現在大水獺已經越來越罕見,牠們大多在白天活動,也因為叫聲非常響亮,所以很容易被人類發現。(註2) 歐亞水獺主要分布在河流湖泊中或是多岩石的海岸邊,以青蛙和魚為主食,同時也捕食野兔等陸地上的動物。這種水獺通常在夜間活動,在河岸上挖掘洞穴棲身和繁殖後代。水獺是在水中捕食的肉食性動物,有著柔軟靈活的身體、厚厚的防水下層絨毛、上粗下戲的尾巴。(註2) 關鍵字中文關鍵字: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動物名。脊椎動物亞門爬蟲綱龜鱉目。外形像龜,背甲呈灰黑色,有軟皮。腹部白色或淡黃色。頸部甚長,四肢粗短,有厚蹼。多棲息於湖等溫、熱帶水域。背甲圓形,邊緣柔軟,肉供食用,甲殼可入藥。也稱為「團魚」、「甲魚」、「王八」、「黿魚」。
洞天福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2.宋.葉紹翁《四朝聞見錄.閱古南園》:「洗石而雲根出,刳土而泉脈見。危峰穩石,淺灣曲,窈窕渟深,疑為洞天福地之居,不類其為園亭也。」
菖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天南星科「水菖蒲」、「白菖蒲」、「白菖」的別名。參見「白菖」條。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凸起水面的小塊陸地。《詩經.召南.采蘩》:「于以采蘩,于于沚。」南朝宋.鮑照〈贈傅都曹別詩〉:「輕鴻戲江潭,孤雁集洲沚。」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