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共 12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如來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大乘佛教謂本身就含藏著佛體性的心識。此心識瑜伽行派認為就是第八識阿賴耶識。大乘起信論等則認為受無明熏染的真如就是如來藏。《究竟一乘寶性論》卷四:「一切諸眾生,平等如來藏。」
|
虎口逃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虎口餘生」之典源,提供參考。 《莊子.盜跖》孔子再拜趨走,出門上車,執轡三失,目芒然无見,色若死灰,據軾低頭,不能出氣。歸到魯東門外,適遇柳下季。柳下季曰:「今者闕然數日不見,車馬有行色,得微往見跖邪?」孔子仰天而歎曰:「然。」柳下季曰:「跖得无逆汝意若前乎?」孔子曰:「然。丘所謂无病而自灸1>也,疾走料2>虎頭,編虎須3>,幾4>不免虎口哉!」 〔注解〕
(1) 灸:中醫上指點燃由艾葉等藥物製成的艾炷或艾卷,熏熱人體的體穴表面,以達治療目的的方法。
(2) 料:音ㄌ|ㄠˊ,通「撩」,觸、挑弄。
(3) 須:「鬚」之古字,生在下巴的鬍子。
(4) 幾:近,差一點。
|
畏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畏懼顧忌。《左傳.昭公二十五年》:「為刑罰威獄,使民畏忌。」《漢書.卷六○.杜周傳》:「排擠英俊,託公報私,橫厲無所畏忌,欲以熏轑天下。」
|
借公濟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假公濟私」之典源,提供參考。 #《漢書.卷六○.杜周傳》1>其春,丞相方進2>薨3>,業上書言:「方進……專作威福,阿黨4>所厚,排擠英俊,託公報私,橫厲5>無所畏忌,欲以熏轑6>天下。天下莫不望風而靡,自尚書近臣皆結舌杜口,骨肉親屬莫不股栗。威權泰盛而不忠信,非所以安國家也。今聞方進卒病死,不以尉示天下,反復賞賜厚葬,唯陛下深思往事,以戒來今。」 〔注解〕
(1) 典故或見於《後漢書.卷四六.郭陳列傳.陳寵》、《後漢書.卷六三.李杜列傳.李固》。
(2) 方進:翟方進(?∼西元前7年),字子威,漢上蔡人。少孤,從博士學《春秋》,以射策甲科為郎,永始中擢丞相,封高陵侯,兼通文法...
|
醉醺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酒醉的樣子。唐.岑參〈送羽林長孫將軍赴歙州〉詩:「青門酒樓上,欲別醉醺醺。」《紅樓夢》第二六回:「襲人正記掛著他去見賈政,不知是禍是福,只見寶玉醉醺醺的回來,問其緣故,寶玉一一向他說了。」也作「醉薰薰」、「醉熏熏」。
|
邱妙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深的遺憾。 觀點邱妙津創作的時期正是台灣解嚴初期,開始對同性戀文化進行認同的曖昧階段。在傳統文化長期熏陶和影響之下長大的邱妙津,本身對於同性戀存在著痛苦的認同迷惑,以致她的作品中時常有濃厚的自傳性色彩,他慣以喃喃自語的手記形式和豐富飽滿的華美文體,讓同性戀者的孤寂心靈和處境得到藝術性的表現。邱妙津的《鱷魚手記》中,就尖銳地表現出同性戀者所面臨的生存困境和認同危機,以及女同性戀者被自身的性向所困,脆弱的心靈無法找到精神出路的痛苦與磨難。作為同志小說的先聲,邱妙津一馬當先地將身為同性戀的迷惑與寂寞道予世人,彷彿每部作品都是在...
|
外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佛教用語:(1)謂外在條件。南朝梁.真諦譯〈大乘起信論〉:「若雖有外緣之力,而內淨法未有熏習力者亦不能究竟厭生死苦樂求涅槃。」(2)謂世俗的利益。唐.白居易〈朝歸書寄元八〉詩:「自此聊以適,外緣不能干。」
|
言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言說談論。《後漢書.卷八○.文苑傳下.趙壹傳》:「陟遂與言談,至熏夕,極歡而去。」《紅樓夢》第六三回:「怪道姐姐舉止言談,超然如野鶴閒雲。」
|
香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用碎肉、香料等填入腸衣內,風乾、烘焙或以煙熏乾而製成的食品。[例]每到過年時,母親都會準備材料製作香腸。
|
一壺千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壺即匏,指匏體輕能浮,失船者得之,可免溺水。語出《鶡冠子.學問》:「中河失船,一壺千金。」比喻輕微之物,遇上適當時機就變得很珍貴。金.元好問《續夷堅志.卷二.救熏死》:「蘆菔細物,活人之功乃如此。中流失船,一壺千金,真不虛語。」
|
![]()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