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庫查詢時間:531.2534 ms
共 10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白馬將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作戰時常騎乘或使用白馬的將軍。《三國志.卷一八.魏書.二李臧文呂許典二龐閻傳.龐悳》:「後親與羽交戰,射羽中額。時悳常乘白馬,羽軍謂之白馬將軍,皆憚之。」《三國演義》第七回:「因公孫瓚曾與羌人戰,盡選白馬為先鋒,號為『白馬將軍』。」
|
牙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古時行軍紮營,立牙旗以為軍門,稱為「牙門」。《後漢書.卷七四上.袁紹傳》:「麴義追至界橋,瓚斂兵還戰,義復破之,遂到瓚營,拔其牙門。」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詔策》:「警郡守以恤隱,勒牙門以御衛。」
|
偃旗臥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漢水中死者甚多。 〔注解〕
(1) 雲︰趙雲(?∼西元229),字子龍,三國時常山真定人。初從公孫瓚,後歸附劉備。勇敢善戰,以忠勇著稱。封永昌亭侯,累遷鎮軍將軍,卒諡順平。
(2) 還:音ㄒㄩㄢˊ,隨即、立刻。
(3) 趣:同「趨」。
(4) 圍:戰事的包圍陣勢。
(5) 張著:三國蜀人,生卒年不詳。
(6) 沔陽:今陝西沔縣東南,因在沔水之陽而得名。
(7) 張翼:字伯恭,三國蜀人,生卒年不詳。官至綏南中郎將,建興年間因討伐劉冑有功,封為都亭侯,後為鍾會亂兵所殺。
(8) 偃:音|ㄢˇ,放倒。
(9) 蹂踐:踐踏。蹂,音ㄖㄡˊ。
|
臥鼓偃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漢水中死者甚多。 〔注解〕
(1) 雲︰趙雲(?∼西元229),字子龍,三國時常山真定人。初從公孫瓚,後歸附劉備。勇敢善戰,以忠勇著稱。封永昌亭侯,累遷鎮軍將軍,卒諡順平。
(2) 還:音ㄒㄩㄢˊ,隨即、立刻。
(3) 趣:同「趨」。
(4) 圍:戰事的包圍陣勢。
(5) 張著:三國蜀人,生卒年不詳。
(6) 沔陽:今陝西沔縣東南,因在沔水之陽而得名。
(7) 張翼:字伯恭,三國蜀人,生卒年不詳。官至綏南中郎將,建興年間因討伐劉冑有功,封為都亭侯,後為鍾會亂兵所殺。
(8) 偃:音|ㄢˇ,放倒。
(9) 蹂踐:踐踏。蹂,音ㄖㄡˊ。
|
橫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橫向截擊,斷其後援。《三國志.卷八.魏書.公孫瓚傳》:「復欲自將突騎直出,傍西南山,擁黑山之眾,陸梁冀州,橫斷紹後。」
|
不可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不可抵擋。《三國演義》第七回:「諶曰:『公孫瓚將燕、代之眾,長驅而來,其鋒不可當。』」
|
佳兵黷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做好防備的人一定會受傷,用盡全部兵力的人一定會招致滅亡。
「黷武」則是出自《後漢書.卷七三.劉虞公孫瓚陶謙列傳.劉虞》,根據記載,節度使劉虞對公孫瓚原本就有些不滿,後來又因為兒子劉和在公孫瓚陰謀下被袁術扣留做人質,仇怨就更深了。公孫瓚雖然幾次和袁紹交戰都吃敗仗,但還是持續出兵攻打,劉虞一方面擔心他用兵無度,任意發動戰爭,一方面又怕他勢力過大掌控不住,所以不讓他再度出兵。就這樣兩人結怨愈來愈深,最後劉虞發兵攻打公孫瓚,結果兵敗,被誣陷想要謀反而遭處斬。後來這兩個典源被合用成「窮兵黷武」一個成語,用於表示恣意運用兵力,發動戰爭。
|
超然自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擺脫世俗爭擾,逍遙自在。漢.袁紹〈與公孫瓚書〉:「而足下超然自逸,矜其威詐,謂天罔可吞,豪雄可滅。」
|
非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頗深。《文明小史》第四四回:「張寶瓚急了,向首府磕了無數的頭,……只求免其遷移,感恩非淺。」
|
捉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握手。《三國志.卷三六.蜀書.趙雲傳》南朝宋.裴松之.注:「雲以兄喪,辭瓚暫歸,先主知其不反,捉手而別。」宋.王安石〈送張拱微出都〉詩:「捉手共笑語,顧瞻中河舟。」
|
曾經查過此詞彙的人也經常查詢以下字詞: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