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3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64.2678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酥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柔膩光潔的胸部。[例]她穿著一襲新潮的禮服,酥胸半露,在宴會上吸引了無數的眼光
慾令智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公司馬遷在《史記.平原君虞卿傳》文後,以這段歷史事件來評論平原君,說:「平原君是個文采風流的公子,但眼光短淺,不能看透整個局面。」因為貪圖上黨,使得趙幾乎亡國,就像俗話說的:「利令智昏。」從司馬遷已引用這句俗語來看,「利令智昏」一語的起源相當早,就是用來形容受利慾迷惑,使得理智昏亂。
眼明手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眼光銳利,動作敏捷。《水滸傳》第一七回:「你管下許多眼明手快的公人,也有三二百個。」《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二回:「到了此時,我方才佩服那廣東人的眼明手快,機警非常。」也作「眼明手捷」。
與世浮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隨世俗的眼光或潮流而行。形容沒有己見,隨波逐流。南朝梁.張纘〈讓吏部尚書表〉:「樂彥輔雍容自守,當時恨其寡譽;山巨源意存賞拔,不免與世浮沉。」《聊齋志異.卷三.商三官》:「然三官之為人,即蕭蕭易水,亦將羞而不流,況碌碌與世浮沉者耶!」也作「與時浮沉」、「與世沉浮」。
視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眼力。即常人在一定距離內,眼睛辨識事物的能力。如:「他視力極佳,遠方景物都看得一清二楚。」也作「目力」。
情境認知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情境認知論(situated cognition)一九七O年末期,以計算機模式來描述人類思考的認知論受到強烈的批評,研究認知的心理學者開始把眼光從遠離現實的實驗室,轉移到學習所發生的自然環境或社會,也就是學習者所處的情境脈絡。情境認知論也稱為情境學習論,主張知識散佈在外在世界各處,由不同人所持有,分散在人們所使用的工具、手工藝品或書籍之中,也儲放在各種職業、行業從業人員的社群內,亦即強調學習發生於情境脈絡之中。由於學習是繫於情境、與行業息息相關的,因此學者們特別注意領域知識的習得。Brown、Collins和Duguid...
慧眼識英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具有獨特眼光的人,能辨識英才。如:「紅拂女夜奔李靖,此乃慧眼識英雄也。」
坐收漁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利用別人彼此間的衝突矛盾而獲利。參見「鷸蚌相持,漁人得利」條。如:「由於廠商眼光短淺,競相降價,反使前來招標的外商坐收漁利。」
怪模怪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形貌怪異。[例]他打扮得怪模怪樣,吸引了大家好奇的眼光
圓鑿方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又豈能夠相容呢!」宋玉以許多鮮明的形象表現出自己不被重視,不是因為自己沒有才能,而是世人庸碌,沒有眼光,以致自己在世間就如「圜鑿」對上「方枘」,完全無法見容於人群。鑿,是器物上用來鑲嵌東西的下凹部分;枘,則是一端削成方形的短木頭。欲以方形的枘,嵌入圓形的鑿,自然是不相容的。後來「方枘圓鑿」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不能相容。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