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45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21.8921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現實治療理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的行為,重建總合行為的四個部分,使其能夠一致。在評估階段,工作員須與案主評估所抉擇之行為的可行性,並確定所抉擇的行為是否能滿足自我內在的需求。在計劃階段,工作員可與案主建立簡單、短小、獨立、立即性的計劃,使案主能按計劃作出改變的行為。 貢獻現實治療法最大的貢獻是開闢了一種有別於傳統治療理論的心理治療法,精神分析學須花大量時間了解案主的經驗及過去,但卻未必能協助案主改善現有的問題,但現實治療法則能快速達到治療的目標,做法明確而且實施。其次,現實治療法適用於多元文化種族,現實治療強調包容與接納,因此能包容任何的文化與價值觀,...
科學管理學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法原則:泰勒認為管理人員應該運用科學的方法,以提高工作績效。第二,時間 研究員則:強調用科學的方法來確定完成某項工作所需的標準時間。第三,按件計酬原則:泰勒認為組織成員的報酬,應該根據個人的工作績效來做決定,而不應根據工作時間長短或所屬團體的工作量來決定。第四,計畫與執行分離原則:泰勒認為提高工作績效,必須實施專業分工,把設計的工作交由行政人員負責,其他成員只負執行之責。第五,功能管理原則:及只將行政管理工作依其功能之不同,區分為若干部分,每一部分由一位專家負責管哩,因此一位成員要接受若干位上司的指導。第六,管理人員專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織布機上的簆。形狀像梳子,用於確定經線的密度,保持經線的位置,並把緯線推向織口。
自陳量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標影響較大;編製的量表缺乏理論依據。邏輯法:邏輯法是根據某種理論依據或者推理選擇測試題目。編寫時應先確定測量的個性特製,再編寫理論上認為能夠測定這些特質的題目。其局限性是錶面效度低,直觀性強,應聘者容易偽裝。因素分析法:因素分析法是指同一量表中的題目都應該有較高的相關性,較高的內部統一性。採用因素分析法時,應刪除與其他題目沒有相關性的那些題目。因素分析法的局限性是要具備大量的經驗資料和大量的題目。綜合法:理想的個性測試題目的編製策略是將上述三種方法綜合起來。具體程式是:先採用邏輯法由推理獲得大量題目,然後採用因素分析法編...
中輟生輔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向教務處、學務處以及輔導處做報備動作。而在學務處方面,學務主任應與導師、輔導處以及教務處共同研商是否確定中輟,另外生教組長方面,應填寫中輟名冊後送請校長批閱,並以特急件處理,最後則在知會註冊組,請註冊通報。註冊組:註冊組須知會生教組、補導組以及資料組,另一方面則通知上層機關,如各鄉鎮市民鄭克強迫入學委員會、台北縣教育局以及網路通報,完成手續後則在進入輔導室的追蹤輔導工作。輔導室:首先進行認輔作業,並且建立中輟學生之電腦系統檔案,接著再進行家庭訪視及記錄,並且擴大訪視範圍至鄰居、同儕等等。而依照不同的中輟學生,則有不同的輔...
內隱的人格理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意見與境況。我們所做的方式之一,就是要通過所涉及到的,作為一種「內隱的人格理論」。註1就某方面而言,確定個人特質與其他特質是相關的,這就是一種信念。假如我們所觀察到認為某一種特質是一組特質的一部份時,那麼將能猜測到個人也具備那些特質的其他部份。對於什麼樣的特質能夠相配合,每個人都有屬於自身的觀點。例如:對某些人而言,特質「聰明的」、「安靜的」和「友好的」等等,可以組成一組。倘若觀察到某人的行為是「友好的」、「安靜的」行為,那麼就可能將「聰明的」該種特質加諸於某人,卻不需任何直接證據來證明。而特質印象的構成依賴下列三個因素...
教學模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程中,所預期要達到之教學效果。亦即教師預定學生在經過教學歷程後,所要達到的學習效果。2.認識學生:在確定於教學單元中,學生已具有的學習經驗、致力、性向與動機等;以及確定學生是否具備教學所需之行為能力,並為每位學生預定教學活動。3.教學程序(instruction procedures):包含選擇教材、教法、教學原則與技術,設計達成目標之一系列有效計畫,並實施教學。4.評鑑(evaluation):教學過程中或單元結束時,評鑑學生以
確鑿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真實、確定,不容懷疑。如:「言之確鑿」、「證據確鑿」。
六六討論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並利於進一步討論。也可結合其他討論法,以補此法發言有限、不能深談的缺陷。 實施要訣1. 每組的主席應確定時間。2. 發言內容不可離題,簡潔明瞭。3. 探討的方使以交換心得為主。4. 再開始討論前,可先帶領暖身活動,使氣氛活躍。 關鍵字中文關鍵字:六六討論法英文關鍵字:Discussion 66參考資料1. 吳武典、洪有義、張德聰(2010,二版)。團體輔導 (頁361~362)。臺北市:心理出版。
事後回溯研究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事後回溯研究(ex post facto research)又稱解釋觀察研究(explanatory observational studies)或因果比較研究(causal comparative research),以回溯方式探究變項,以找出可能之關係或效應。事後回溯研究之自變項須事先確定,才進行蒐集資料之工作,這些變項也已經在情境中發生過。事後回溯研究法常被與實驗研究法(experimental approaches)比較,此二種研究有共同處,即能考驗自變項與依變項二者之間之關係;從某一意義而言,事後回溯研究可視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