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84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64.6654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豪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才能膽識過人的豪傑。《呂氏春秋.季夏紀.制樂》:「於是謹其禮秩,皮革以交諸侯,飾其辭令,幣帛以禮豪士。」《史記.卷一二四.游俠列傳.朱家》:「魯人皆以儒教,而朱家用俠聞,所藏活豪士以百數,其餘庸人不可勝言。」
2.豪強霸道的人。唐.皇甫氏〈吳堪〉:「時縣宰豪士,聞堪美妻,因欲圖之。」
緣木希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緣木求魚」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戰國時的齊宣王,因為仰慕春秋時齊桓公與晉文公的霸業,很想效法他們,便向孟子請教有關他們的事蹟。孟子說他沒聽說過,但可以為齊宣王講述如何以仁德統治天下。孟子認為,要以仁德統治天下,最重要的就是要知道去照顧、愛護百姓。可以先從尊敬自己的父兄、愛護自己的子弟開始,然後推及別人的父兄子弟,這樣就能治國、平天下了。如果不從這基礎開始做起,就想開疆闢土,使其他諸侯歸順而稱霸天下的話,正如同爬到樹上去抓魚,是不可能達成的。後來《孟子》原文的「緣木求魚」演變成一句成語,用來比喻用錯方法,徒勞無功。
九合一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春秋時齊桓公得管仲之助,多次會盟諸侯,稱霸主,使混亂的政局得以安定的故事。見《史記.卷三二.齊太公世家》。後以喻憑藉卓越的治國才能,使動盪的世局得以安定。《藝文類聚.卷二五.人部九.嘲戲》:「後漢崔寔答譏曰:『……及其規合策縱,勛績克章,撥亂夷險,九合一匡,聖人大寶,唯斯為光。』」
稱王稱帝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自封為帝王,而稱霸一方。如:「五代十國時,天下紛擾不安,稱王稱帝到處都是。」
赴難如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得罪君王,可以立為大諫之官。論到管仲自己時,他認為上述五人,每個人個別的才能都比自己強,但若桓公想要稱霸諸侯,只有自己可以輔助桓公做到。桓公聽了管仲的話後,十分贊同,便按管仲的意思,授予五人官職,讓他們聽命於管仲,為齊國效力。其中描述王子城父時,原文就用了「視死如歸」,後來「視死如歸」被摘出成為一句成語,用來形容為了理想而不怕犧性生命,無所畏懼。
坐薪懸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屈膝求和。歸國後,任用文種、范蠡,臥薪嘗膽,矢志復仇,終於興兵滅吳,並渡淮水,會諸侯,受方伯之命,稱霸江淮間,名震中國。或作「勾踐」。 (4) 反:通「返」,回來。 (5) 膽:一般解為動物之膽囊,或以為當指具苦味之膽草。 (6) 嘗:同「嚐」,用口辨別滋味。
北轅南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提高聲譽。廣,擴充,動詞。尊,提昇,動詞。 (13) 數:音ㄕㄨㄛˋ,屢次。 (14) 王:指稱霸天下的王業。
槍桿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泛指軍隊、武力。[例]民國初年,許多軍閥靠槍桿子稱霸一方。
海權時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海上霸權的時代。十六世紀以後的西方各國,由於地理新發現以及海外殖民活動的頻繁,而意識到能掌握海洋者也就能稱霸世界,於是彼此在航海技術及軍器、貿易和行政組織上激烈競爭以求進步,形成「海權時代」的來臨。
呂底亞王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國名。位於小亞細亞,西濱愛琴海。西元前七世紀中期至西元前六世紀中期,曾一度稱霸小亞細亞,極為隆盛,後為波斯所滅。受希臘文化影響很深,以音樂及染料著名。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